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俄富豪開展“永生”研究

2013-06-18 09:15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新華社專電人“永生”或許不再是夢?俄羅斯富豪德米特裏·伊茨科夫15日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召集一些人類神經系統研究人員,探討人類大腦在人體外存活的可能性。他的最終構想是:把大腦植入機器,代替肉身,讓意識永存。

  分四個階段

  伊茨科夫在名為“全球未來2045”的研討會上,向與會的不少科研人員、政客和媒體記者闡述自己的構想。

  這名通過網路媒體發家的富豪展示一個名為“阿凡達”項目,共分4個階段:

  階段一,2015年至2020年,實現人腦遠端控制機器人;

  階段二,2020年至2025年,實現把人腦轉移至一種生命保障裝置保存,用機器代替會衰老的人類軀體;

  階段三,2025年至2035年,實現將人類意識植入電腦,階段二中的機器人將不必攜帶人類的“肉身大腦”;

  階段四,2035年至2045年,實現機器軀體“涅槃”。階段三中的“電腦大腦”將不再控制實體機器人,這種人類軀體的替代品最終以“全息圖”和非實體形式存在。

  伊茨科夫構想與不少科幻電影的“世界觀”類似:人類軀體死亡,意識在軀體外存活,意識的載體不再是大腦,是電腦信號,世界是“所有人意識的世界”。

  日學者演示

  日本機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的演示顯示,他的機器人“雙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構想的第一階段。

  “雙子星”的面容幾乎是石黑浩的複製品,可以點頭、活動嘴唇和眼睛,內置揚聲器,發出石黑浩的聲音。美聯社記者描述,“雙子星”除姿態僵硬、雙手展開方式奇特外,與人幾乎無分別。

  石黑浩説,他可通過網際網路使用“雙子星”給學生上課,用攝像頭看學生。他曾在距教室兩小時車程外的一處實驗室中授課。他向觀眾開玩笑説:“問題是,學院説,如果我用機器人(授課),就不給我發工資。”

  研究引爭議

  伊茨科夫希望,全球發明人員、各國政府乃至聯合國合力研究。

  伊茨科夫説:“我們處在一個時代,技術可以影響人們的進化。我們應該引領未來,共同探討,避免可能損害人類的局面。”

  伊茨科夫稱,已花費大約300萬美元推廣他的設想。

  伊茨科夫的構想令不少與會者瞠目。一些人不認可他的想法,直言他“脫離現實”。另一些人表示難以理解並質疑。

  與會者拉澤爾·普哈洛説,伊茨科夫的一些構想不可能實現,“即使實現,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歡永生,因為我認為,永生如死亡一般無趣”。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