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水蔭路一超市選購年貨商品。記者莫偉濃攝
節前置辦年貨是辭舊迎新的習俗。煎堆、油角、海味特産、迎春花、春聯……年貨的內容,隨著時光流逝不知不覺地演變著。
如今,在蛇年春節來臨前的半個月,我們推出“年貨故事”系列,希望通過與年貨有關的人和事,感受這些年來的社會變遷。
入行12年的麥家應是一家民營超市的採購總監,一個月前開始做春節年貨計劃。他説,以前年貨大半是油炸食品,現在堅果類食品越來越多,“廣州阿姨買年貨,越來越重視健康了。”
廣州街坊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是年貨。選年貨有哪些訣竅,怎樣才能選到性價比高的年貨?為此,記者採訪了年貨買手麥家應。
不同超市 重量或有別
採訪中,麥家應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年貨也有“超市專供”包裝,特別是中小品牌廠家,可以根據超市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包裝規格,連包裝圖案都會應需求而變化。比如同樣是開心果,一家超市的包裝是450克,而另一家超市則是490克。
他説,這是業內出於保護市場健康發展的考慮,因為七八年前,本土超市的價格戰正是白熱化狀態,有的超市甚至負利潤來賣産品,生産廠家發現這樣對品牌的傷害很大,低價競爭也帶來各種問題,所以就提出了“專供産品”,讓各家超市錯位競爭。
而這從另一個方面看,就給“比價”帶來麻煩,所以街坊們買年貨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展會網購 未必最便宜
現在,“春節食品展”、“年貨促銷會”之類的展會越來越多,麥家應就提醒,展會賣的産品未必最便宜。他告訴記者,到超市買東西的街坊對價格很敏感,貴一點都清清楚楚,但到了一些所謂“年貨促銷”的展會上,卻失去了理性,商家也會抓住這種消費心理,到展會“清庫存”。
麥家應説,其實展會攤位租金也不便宜,成本也不低,加上有些商家是到展會“清貨”,所以購買時一定要小心看清食用日期,貨比三家。
展會外,網購也要貨比三家,他説,有的小型網購網站採購量不夠大,未必最便宜。
擺放位置 可導致價差
越秀區食品商會會長郭益群就説,一些大賣場的入口處進場費最貴,出口處次之,剩下兩個轉彎角再次之,中間部分是比較便宜的。
因此對於採購年貨的街坊來説,就要注意貨品擺放位置不同而導致的價差。一般來説,品牌大的貨品價格相對貴;完全無品牌價格又便宜的,品質相對無保證,而大賣場顯眼位置都是擺這兩類産品比較多。在顯眼位置選購就要特別留神了,不容易選到性價比高的年貨——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而麥家應就説,對於本土民營超市,一般不用留意這些位置的問題,因為這些超市做街坊生意,促銷産品反而會放在門口顯眼處。
挑選方法 因品種而異
年糕最好買冷藏——年貨要怎麼挑選呢?麥家應説,現在年糕口味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椰汁,還有薑汁、杏奶、紅豆、芝麻、海苔等等。年糕最好買冷藏的,因為恒溫的防腐劑可能較多。
炸物看日期——
油炸類年貨主要看生産日期,才能保證買到新鮮産品。
堅果類最好試吃——堅果類年貨,最好試吃後才買,因為堅果類包裝日期不一定是採摘日期,是否變壞外表是看不出的,要試吃才知道品質。其中開心果要買“原色的”,殼太白的不好,肉太綠也不好,因為有可能是漂白或者染色的。最好選擇自然開口的開心果,“自然開口是不那麼整齊的,但如果是機開的,果肉不夠成熟,果肉沒有那麼大顆。”
購買年貨食品“九注意”
-看標識是否齊全,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等內容。
-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看生産日期或失效日期,是否超過保質期。
-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有無衛生合格證等。
-看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看産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誌。
-看同種類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低價”食品。
-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這是維權依據。
-買肉製品、腌臘製品最好到規範的市場、“放心店”購買。
年貨品質年年上升
昔日 買手試吃經常腹瀉
現在 入廠驗貨再無擔心
麥家應回憶説,糖蓮子、糖冬瓜、糖馬蹄、椰絲,這幾種是過年家裏待客的錦盒肯定會有的。不過,“笑口祖”、“冬果”就逐漸淡出了。
上午,在大德路的勝佳超市門前,麥家應正看著工人卸貨。他説,十年前,他們賣的年貨品種不多,油角、煎堆等油炸類食品佔了大半,現在少多了,“笑口祖、蛋散基本不見,冬果可以説是消失了,剩下最傳統的油角、煎堆。而糖蓮子、糖冬瓜等也只是作為一個搭配。相反杏仁等堅果類食品多了,佔了年貨的大半,巧克力也多了,更好吃了,以前巧克力都是硬邦邦的。”麥家應説,現在的人都喜歡更健康的食品,所以核桃、瓜子、龍眼肉這些,超市總是擺放在顯眼處。
至於過年不可少的酒,麥家應説,十年前,高檔白酒文化還沒形成,賣的白酒都是以米酒為主,人們多數買XO、人頭馬等洋酒送禮。五六年前,茅臺、劍南春等高粱酒走俏。可是到了今年,白酒塑化劑事件後,白酒變得不好賣,取而代之的是葡萄酒。
談起買手,麥家應説,十年前,民營超市的採購幾乎都是在一德路交易市場進貨。他往往是開著貨車,就在一德路逐個商鋪試吃,“走完一圈,都吃飽了。”
以前食品安全還沒有現在那麼受重視,麥家應常常會吃到拉肚子。而且,以前沒有索證索票的概念,一些食品連他都不敢試吃,“以前大牌子的綠茶1元多一支,但山寨的兩三毛就有,我根本不敢吃。”
現在,超市都是直接到工廠考察後下單,到工廠現場看加工規模、廠容廠貌、加工流程、原料,還要索證索票,他們還是會試吃樣品,但已經不會拉肚子了。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