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工業生産穩步恢復 數字化升級提速——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解讀上半年工業發展

2023-07-20 08:38: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工業生産穩步恢復 數字化升級提速——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解讀上半年工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王聿昊

  行至年中,工業經濟走勢備受關注。面對壓力挑戰和多重不確定因素,工業經濟發展如何?穩住工業發展,下一步將出臺哪些舉措?在19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

  應對風險挑戰 工業生産穩步恢復

  今年以來,一批穩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各地密集推出支援製造業發展的舉措。在政策助推和産業各界的努力下,工業經濟保持恢復發展的勢頭。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5、6月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3.5%、4.4%,呈現逐月回升態勢。

  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趙志國説,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重點行業穩步恢復,為穩住工業大盤起到支撐作用。5月份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5.2%,連續兩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等行業利潤保持較高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出口提質升級,為工業經濟恢復注入活力。上半年,包括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61.6%。

  “當前工業經濟發展中還面臨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難。但從趨勢上看,我國工業持續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趙志國認為,穩工業要更加重視擴大有效需求、抓好重點産業、增強內生動力。

  他表示,工業和資訊化部將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實促進汽車和家居消費等政策,加緊制定實施汽車、電子、鋼鐵等十個重點行業穩增長的工作方案。在努力擴大有效需求方面,深入開展消費品、原材料“三品”行動,組織新能源汽車、智慧家電、綠色建材下鄉,將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實施專項貸款,加大製造業投資力度。

  通過品質引領 賦能中小企業

  加快助企紓困,為穩工業運作注入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助企政策,廣大中小企業迎難而上、努力前行,中小企業生産經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其中,“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增長均高於規上工業企業,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當前中小企業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實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工業和資訊化部運作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在發佈會上説,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品質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聚焦中小企業發展需求,採取針對性措施幫扶中小企業。

  陶青表示,將堅持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品質提升、標準引領、品牌建設,不斷推動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力。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培訓,引導企業防控品質風險;支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好“獨門絕技”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引導中小企業提升品牌意識,推動品牌標準貫標,增強企業品牌建設能力。

  加快數字化升級 推動提質增效

  發佈會上,一組數據引人關注:截至目前,各地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近8000個,其中,2500余個達到了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2級以上水準,基本完成了數字化轉型。

  面對來自成本和市場等壓力挑戰,工業企業正通過數字化升級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拓展發展空間。

  “今年以來,製造業企業改造升級需求不斷釋放,我國製造業智慧化轉型保持良好態勢。”陶青介紹,智慧製造新場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斷涌現,促進産業提質增效和節能降耗。

  綠色化轉型,同樣為工業發展積蓄新動能。陶青説,鋼鐵行業幹熄焦、燒結餘熱發電等技術逐漸普及,石化行業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等大型化裝備應用水準持續提高。工業和資訊化部已累計對超5萬家企業開展節能監察和診斷服務,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資源迴圈利用能力增強。

  陶青説,我國在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建成了45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主導産業總産值達20萬億元。

  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統籌抓好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出臺加快推進製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不斷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製造業、資訊通信業高水準開放,推動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産業合作體系。”趙志國説。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