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社年中經濟調研行丨創新引領·轉型提質·海外開拓——年中經濟調研行之製造業篇

2023-07-19 13: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創新引領·轉型提質·海外開拓——年中經濟調研行之製造業篇

  新華社記者

  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整體保持平穩增長。

  近日,新華社記者奔赴福建、廣東、湖南、重慶等地調研,實地看到一批製造業企業正通過創新引領、轉型提質、海外開拓,頂壓前行,努力邁向高品質發展,真切感受到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韌性和潛力。

  壓力之下 産業攀“高”逆勢前行

  在福建漳州的三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款特殊鋼筋——耐蝕鋼筋。這是該企業的拳頭産品之一,成功打開産業領域的藍海。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邊建築物較多。耐蝕鋼筋使用壽命是普通鋼筋的2倍以上,生産成本只比普通鋼筋增加三分之一。”三寶集團黨委書記林軍説。

  面臨需求減弱、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等挑戰,今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壓力較大。不少鋼鐵企業以變應變,加力提質降本增效。這也成為當前我國製造業承壓前行的一個縮影。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經濟體為抑制高通脹,收緊貨幣政策,加劇全球需求收縮。6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7.8%,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國內需求有待進一步恢復,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但仍在收縮區間。

  在此背景下,我國製造業實現穩步增長殊為不易。上半年,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6個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63.4%。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勢較好。

  今年以來,一批穩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各地密集推出支援製造業發展的舉措。正是在政策助推和産業各界的努力下,工業經濟保持恢復發展的勢頭。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一季度加快,5、6月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3.5%、4.4%,呈現逐月回升態勢。

  “工業生産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結構在優化,新動能在逐步壯大,發展品質穩步提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説,上半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9%,有力支撐了工業生産恢復。

  鋼板進、整車出,每4分鐘下線一台重卡,其中三分之一是電動重卡。在長沙市三一重卡超級工廠,22萬平方米廠房內只有110名工作人員,資訊化效率較傳統工廠提升10倍。

  “儘管上半年市場面臨一定壓力,預計下半年增速會進一步加快。”三一重卡電動化公司副總經理王毅説,隨著下半年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推進,有信心完成全年銷售額增長1.5倍的目標。

  記者調研發現,在需求疲軟的背景下,製造業不斷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進軍,以新動能引領新需求的態勢明顯。

  走進安踏集團的企業博物館,“噸位級”承重力的舉重鞋、重量僅99克的“氫”跑鞋、冬奧賽場上防切割的“冰上鯊魚皮”等富含“黑科技”的産品令人目不暇接。

  在全球設立五大研發中心、招聘大量運動科學博士加入……“心無旁騖做實業是最大的底氣。”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説,近年來先後收購斐樂、亞瑪芬等國際品牌,實現從産品“走出去”到品牌和資本出海的轉變。

  從上游材料到終端産品,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企業因“新”而活,産業因“新”而變。今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8%。

  走進湖南中大創遠數控裝備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忙著對大型機床進行組裝調試,採用高速幹式切削技術的機床可以每5分鐘加工一套螺旋錐齒輪。

  産品性能比肩世界一流,而價格僅為進口的60%……經過10年研發、3次迭代,中大創遠生産的磨齒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汽車、電力裝備等領域。

  “公司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17%。高端産品、創新産品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中大創遠總工程師岳明強説,公司生産的最新款螺旋錐齒輪磨齒機,自年初上市以來就供不應求,有望拉動公司業績同比增長50%。

  “要搶抓時間空間儘早轉型”“要在品質和性能上保持競爭優勢,從銷量轉到利潤關注點”……記者調研發現,面對壓力,製造業企業堅持創新、加快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的步伐更加堅定。

  追“雲”逐“數” 數字化轉型提速

  “無人工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産、“機器人同事”包攬重活累活、“透明化生産線”監測全流程作業數據……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工廠呈現如此場景。

  位於重慶市長壽區的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生産線每分鐘可生産1台發動機。車間裏忙碌的是機器人、無人搬運車、紅外檢測等自動化設備。

  “通過這些智慧化設備,我們實現配送、涂膠等工藝數據實時採集,故障判斷準確率達100%,換型時間降低67%,效率提高50%。”企業負責人淩青海説,車間生産線效率提升10倍,不合格率下降89%。

  讓工業設備“連得上”、讓生産流程“看得清”、讓品質管理“控得精”,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關鍵支撐。

  湖南嘉禾縣有“鑄造之鄉”之稱,以中小企業為主。近年來,嘉禾縣鑄鍛造産業集群促進中心聯合樹根互聯對園區10家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年度降低能耗成本達400萬元。

  嘉禾縣科技和工業資訊化局黨組書記李建軍説,通過大數據系統,直觀清晰了解各企業的能耗情況,實現數據實時監控與數據存證,為決策方案提供可信數據來源。

  “目前,樹根互聯的根雲平臺已連接超120萬台工業設備,連結工業總資産超萬億元,幫助20余個行業的近千家公司實現數字化升級。”樹根互聯CEO賀東東説。

  記者在調研中深切體會到,數字化是企業轉型的一道“必答題”。特別是在當前面對來自成本和市場等壓力挑戰,更加需要通過數字化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向精益管理要空間。

  工業和資訊化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地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近8000個。其中,2500余個達到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2級以上水準,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

  記者調研中發現,不少中小企業也面臨轉型門檻。目前,合肥市聯繫專業機構為中小企業免費提供數字化轉型諮詢服務。在泉州,27個單位專家組成的“工業醫生”庫,累計為500多家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生産製造等服務。

  從鼓勵工業網際網路進園區、開展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培育,到拓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在工業生産的應用場景,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舉措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等難題。

  企業拓“路” 在新發展格局中贏得先機

  用國際市場的多元化化解對傳統市場的依賴,在創新投入中開拓新的市場,加大高技術産品“走出去”步伐。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少製造業企業在把握新發展格局中對衝風險、抓住機遇。

  “這些肉眼看上去沒有區別的粉末,卻可以成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新的動力來源。”走進寧德時代創新實驗室,21C創新實驗室數智化研究中心主任魏奕民正帶領團隊對最新研發的鈉離子電池材料進行檢測,加快高附加值産品海外佈局。

  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6.66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表現亮眼:同比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應對需求壓力,工業企業努力拓展海外市場,出口提質升級。

  鴻星爾克、唐人製衣、方圓鞋服、可人兒服裝等企業相繼赴菲律賓、緬甸、孟加拉國等地考察市場……立足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企業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加大開拓海外市場力度,在新發展格局中破局、尋機。

  幾天前,在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內,威海海關關員為一批出口的飛機牽引車辦理了加工貿易手冊提前結案手續。這批飛機牽引車已發運出口至新加坡,投入到當地機場地面運營中。

  “面對充滿新風險、新挑戰的國際環境,公司緊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開闢新版圖,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也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徐暉説,上半年公司已經出口7730萬元,同比增長約3倍,目前手持訂單已經排到2024年底。

  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強重點行業穩增長政策供給,加大對製造業外貿企業的支援力度,做好製造業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努力穩定工業産品出口。

  “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製造業,正在新發展格局中搶抓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楊光普表示,我國製造業系統性優勢明顯,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不斷穩固,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建設,加上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這為中國製造業穩步復蘇、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記者戴小河、謝希瑤、鄒多為、龐夢霞、潘潔、嚴賦憬)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