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加速推進

2023-07-19 15:2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資源豐富、市場經濟發達,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4年多來,大灣區在高品質發展方面走在前、作示範,取得顯著成效。

  完善交通網路,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

  大灣區在交通網路互聯互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在軌道交通方面,廣州、深圳等都市圈加快推進地鐵、城際鐵路建設;在空港建設方面,香港、廣州、深圳作為大灣區國際空港核心,聯動珠海、澳門等大灣區空運網路節點,形成世界級機場群;在航運樞紐方面,大灣區擁有香港港、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東莞港等沿海港口,以及佛山港、肇慶港等內河港口,航運互通水準和港口吞吐能力全國領先。

  展望未來,大灣區可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促進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比如,加速形成以“軌道上的大灣區”為支撐的高快速軌道交通網路;打通物流運輸堵點,加快建成現代流通網路;完善交通體制機制,提高運輸通達效率。同時,繼續加快大灣區內地城市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建設,加快形成暢通內迴圈的“新基建”網路。

  優化産業結構,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大灣區初步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先進製造業快速發展,有國際影響力的珠江東岸電子資訊産業帶已初具規模,西岸的高端裝備製造帶正抓緊構建;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壯大,整合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快速崛起,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正在涌現;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區域生産性服務業正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海洋經濟快速崛起,海洋運輸業、海工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大灣區可做大先進製造業規模,夯實製造業發展根基,持續培育壯大産業集群規模,加快轉換發展動能,推進製造業智慧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優化産業佈局,推動區域協同聯動,形成合理的産業分工格局;加快製造業高端化步伐,推進製造業與服務業雙向融合,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和産業結構高級化,尤其是提高主導産業的全要素生産率和科技貢獻率。

  創新驅動發展,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支撐作用

  科技創新是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截至2023年5月,大灣區已建成34家國家級和7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掛牌運作,科技創新綜合水準邁入全球前列。

  未來,大灣區可持續增強戰略科技力量,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的優勢互補與城市科技創新的聯動發展,打造重點領域世界領先的現代科學中心;促進大灣區教育和産業的融合發展,構建以世界一流高校為引領、各種類型與層次的高校共同發展的高水準高等院校集群;培育具有高成長性的未來型高新技術企業,並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雨林式”開放型創新生態。

  發揮比較優勢,支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2020年金融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30條意見”出臺以後,大灣區金融合作開放進入快車道,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本外幣一體化賬戶、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跨境理財通”等先行先試改革。當前,大灣區已初步形成以香港、深圳、廣州等城市為核心的金融網路,逐步推動金融制度和金融産品創新,構建特色鮮明的國際金融樞紐。

  活躍的金融市場、暢通的融資渠道和良好的金融環境是大灣區打造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大灣區可積極引導資本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服務於實體企業,盤活大灣區記憶體量資金,以金融投資佈局人工智慧、電子資訊、高端裝備等重點産業平臺;構建普惠金融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大力支援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打造金融特色産業鏈,從資金流入到生産産出,構建一體化金融服務體系。

  打造“數字灣區”,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深圳數據交易所揭牌、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啟動等為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2年,廣州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相繼掛牌成立,當年累計交易額超過17億元。域內擁有日益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快速創新的網路平臺和全球最大的製造業産業鏈,大灣區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灣區可加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能級,培育世界級數字經濟産業集群,推動製造業場景數字化,全面提升智慧製造整體水準;打造數字化人才高地,搭建數字合作平臺;構建數據交易良好發展生態,實現遠距離數據調用,破除數據自由流動障礙,使數據要素充分參與市場配置。

  實施制度型開放,打造適宜高品質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

  大灣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其中,港澳都是單獨的關稅區,有發達的國際通道、專業的服務水準以及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

  珠三角主陣地作為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未來可加強與港澳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繼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一方面,通過保障市場主體平等地位和加強企業信用機制等措施,加快構建剛柔並濟的營商環境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參照世界銀行最新發佈的宜商環境評估體系,從企業準入、獲取經營場所、市政公用服務接入、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稅務服務、促進市場競爭等領域對標世界一流灣區,進一步優化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作者:謝寶劍,係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