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性緩繳養老險為企業減負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出,對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並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範圍,由餐飲、零售、旅遊業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此舉對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可謂有的放矢。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日趨複雜嚴峻,全球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加大了市場主體的成本壓力。同時,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部分市場主體仍面臨一定的經營困難。其中,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和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服務業受衝擊尤為明顯。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8.4%,比上月下降3.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景氣度降至收縮區間。
穩增長、保就業就必須穩市場主體。為此,中央及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涉及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為市場主體減負增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這其中,靈活使用社會保障政策是一項重要內容。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國務院就出臺了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費的減免政策,有力幫助了企業紓困解難。
眾所週知,養老保險是企業各項社會保障項目中繳費率最高的一項。按照現在的政策,養老保險繳費以上年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其中單位繳20%,職工個人繳8%。由此可見,如果緩繳養老保險費的話,對於企業特別是眾多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就能夠極大地緩解當前面臨的困難,獲得“喘息”的機會,也為未來更好地發展爭得了機會。因此,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既是對前期企業減負政策的延續,又是應對疫情衝擊的有力武器。這些舉措可有效降低企業生産經營用工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維持正常生産經營,支援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抓住了穩市場主體、穩就業的“牛鼻子”。
有些人擔心,持續性地減免社保費率、緩繳養老保險費的做法,會不會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造成衝擊。客觀地講,這種衝擊短時是存在的。要看到,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進步,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日臻完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基礎越來越牢固。從總量上來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仍處於收大於支的階段。人社部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4.97萬億元,其中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是4.59萬億元;到去年第三季度社保基金總收入4.78萬億元,總支出4.57萬億元,累計結余6.53萬億元。可以看出,儘管經歷了疫情等外部因素衝擊,我國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依然得到較好保障。此外,隨著全國統籌制度的逐步建立,養老保險的結構性矛盾能夠得到較好緩解,靈活性也有了明顯提高。
可以預見,隨著包括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等政策實施落地,面臨暫時困境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營商環境繼續優化。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企業而言,也務必在優惠期限內利用好各項支援性政策,創新生産經營和服務方式,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走出困境。
(作者李長安 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