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忙提車難 新能源車遭遇“堵點”了嗎
原標題:漲價忙提車難 新能源車遭遇“堵點”了嗎
“我的新能源車指標有效期是12個月,可眼下光等提車就要6-7個月。”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張琨最近因為買車有些焦慮。他和千千萬萬名消費者的煩惱暗示著,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似乎遭遇了一些“堵點”。
一方面,進入2022年以來,受補貼退坡、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多家企業“排隊”上調了新能源汽車銷售價格。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銷量前30名的新能源汽車車型,今年已有近三分之二宣佈了漲價。這一波來勢洶洶的集體漲價潮,讓不少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産生擔憂。
另一方面,自2021年起,受全球晶片緊缺影響,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交車延期情況時有發生。
由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佈的《國內汽車消費維權輿情研究報告(2021)》顯示,“未按時交付”已經與品質問題、服務問題以及虛假宣傳並列,成為國內汽車消費維權中的常見問題。
新能源車“漲聲一片”,産業鏈協同還需齊步走
“從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漲勢迅猛,導致整個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都要一起分擔成本上漲的壓力。”近日,在蔚來2021年Q4財報電話會議上,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表示,目前蔚來沒有漲價的計劃,接下來會根據原材料價格等成本變化以及市場情況,判斷是否調整價格策略。
公開數據顯示,蔚來3月共交付智慧電動汽車9985台,同比增長37.6%。2022年一季度,蔚來累計交付智慧電動汽車25768台,同比增長28.5%,實現連續8個季度正增長。其中,蔚來智慧電動旗艦轎車ET7已于3月28日開啟交付,截至3月31日已交付163台。
“蔚來不僅銷量穩定,更重要的是,考慮到蔚來産品的平均售價超過42萬元,其高端智慧電動汽車品牌的定位和形象持續鞏固。”有分析人士認為,蔚來看重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佔有率,其産品也相對容易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
成本壓力不只來源於動力電池,影響汽車智慧化水準的晶片,鋁、銅等大宗商品,幾乎都面臨著漲價的壓力。尤其是汽車晶片,它被認為是智慧電動車的“腦神經”,其供應鏈是否順暢,牽動著幾乎所有從業人員的心。
無論是預計5月下旬發佈的搭載最新智慧座艙硬體的2022款ES8、ES6和EC6,還是誕生於蔚來第二代技術平臺NT2的首款SUV車型——ES7,在蔚來的一系列産品攻勢背後,汽車晶片無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我們每輛車都要用1000多顆晶片,其中約有10%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問題。”李斌舉例説,去年公司有一些毛利的損失,就是因為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和價格上漲。
據了解,蔚來今年的整車毛利率目標設定為18%-20%。李斌透露稱,蔚來與英偉達、高通等高端晶片供應商有著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但一些基礎晶片的供應鏈還存在“堵點”。他表示,今年整車産能總體上將保持穩定,但供應鏈尤其是基礎晶片供應鏈的波動性,將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産生較大影響。
按照中金公司的統計,當前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提升幅度在10%-20%,單車成本漲幅就達到1萬元左右。顯然,對於原本價格較低的小型電動車來説,這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持續了一年之久,部分新能源車型的成本和售價已經出現了倒挂現象,基本上是賣一輛賠一輛。”一位不願具名的某車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漲價是必然趨勢。
“如果漲價幅度超過消費者可承受的程度,極有可能出現兩年前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下降的局面,從而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有業內分析人士擔心,這將會給補貼政策退坡後的行業換擋前進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價格原本就高於同級傳統燃油車,這種擔憂並非沒有根據。
“要解決當前原材料價格上漲難題,除了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能源金屬資源開發進度,幫助國內企業穩步開拓國外原材料供應渠道外,還需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上下游供需對接。”上述專家表示,産業鏈上下游要協同一致“齊步走”,共同分擔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否則,單靠産業鏈的某一環節消納全部上漲壓力,全産業鏈最終難有贏家。
破解“提車難”,車企不該讓消費者埋單
晶片短缺、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樣導致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延遲交付的投訴一再發生。
“電池等成本的上漲直接導致車企利潤下降,一些車企可能會通過拉長交付週期,來等待原材料價格下降。”有業內專家表示,導致車企延遲交付的另一大原因是汽車晶片短缺。有預測稱,汽車晶片供應鏈將在今年三季度恢復到正常水準。
不過,如果汽車廠商因期待降低成本而推遲交車時間,則涉嫌將企業自身的商業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有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倡議,消費者在購車時與企業簽訂合約,應在合同中約定延遲交付車輛時,車企應承擔的違約責任。此外,相關監管部門也應對車企延遲交付的現象予以重視,採取必要措施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相較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正處於發展階段。一些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性尚不成熟,有關政策也處於逐步完善過程中。”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保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陳音江表示,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汽車銷售領域變相加價、隱性收費、強制搭售、虛假宣傳、車輛安全等消費者反映突出問題的監管,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市場秩序,打擊違法行為,從而引導、規範新能源車行業健康發展。
“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汽車銷售公司,都要誠信對待消費者,不強制捆綁銷售,不做虛假宣傳,誠信兌現承諾,杜絕以強淩弱、欺騙誤導、違法收費。同時,消費者也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陳音江提醒説,消費者要注意留存購車、維修等相關憑證,對商家有關退還購車定金、保險押金等的口頭承諾要格外留心。
他建議説,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要注意留存定金或押金收據,必要時對商家的口頭承諾進行錄音,主動爭取簽訂紙質的定金或押金退還協議。
按照中金公司的分析,目前電池漲價影響已落地,車企跟進調價形成的初步利空已基本出盡。預計後續新能源持續的高景氣度將進一步緩解市場擔憂,因此維持“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年銷量突破500萬輛”的判斷不變。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提醒説,雖然反彈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少汽車企業也頓感艱難,但在世界性的“缺芯短鋰”形勢下,中國乘用車市場在世界的地位反而大幅提升,創下新高。“尤其是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最近已佔到全球市場的65%。”
他告訴記者,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在全球汽車銷量中的佔比回升至32%,2021年保持在32%,而2022年1-2月,這一比例上升到了36%。
崔東樹認為,分析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前景,不僅要看到消費者較強的購買力,也要看到市場對新能源車越來越多的認同,對新能源車産品價格上漲有一定容忍度。他同時預測稱,當前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不可持續,最終仍然會回歸到理性的市場定價。“相信3月的新能源車銷量數據會給大家一個驚喜,我們也相信,中國新能源車今年仍會有較好的市場表現。”
(記者 許亞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