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向何處發力

2022-04-11 08:4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濟建設成就時強調,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總結和繼承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新發展階段,聚焦高品質發展,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找準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的發力點,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認識“宏觀調控”與“宏觀經濟治理”

  “宏觀調控”和“宏觀經濟治理”,這兩個重要概念和提法中蘊含的深意需要仔細體會。

  “宏觀調控”的關鍵詞是“調控”。一個“調”字,突出了通過間接手段進行宏觀管理的長期政策取向。一個“控”字,強調在市場機制發育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還應綜合使用多種政策工具對整個國民經濟體系進行有效管理。可見,使用“調”與“控”二字,意在描述政策工具的特性和功能。“宏觀調控”的提法強調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相機抉擇,綜合運用多種類型的政策工具來保持宏觀經濟運作的穩定。

  “宏觀經濟治理”的關鍵詞是“治理”。使用“宏觀經濟治理”,意味著將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軌道,推動宏觀經濟政策框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綜合來看,“宏觀調控”的提法側重於刻畫宏觀經濟政策工具箱中各類工具的特性與功能,關注這些工具在熨平經濟波動中的作用。相較之下,“宏觀經濟治理”的提法則側重於刻畫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制度特徵,將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局中加以系統謀劃。

  改革開放以來,宏觀調控在推動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建設取得了新突破,宏觀調控的視野也不斷拓寬,宏觀調控的科學性、系統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從宏觀調控目標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將宏觀政策、微觀政策和社會政策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考慮。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産力佈局優化,減緩經濟週期波動影響,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總量平衡,維護宏觀穩定,注重預期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是“宏觀調控要穩”的具體表現。但也要看到,我國宏觀經濟問題不只包含經濟波動問題,而且涵蓋改革發展多個方面。如體制改革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宏觀調控體系的構成、長期發展與短期穩定的關係等問題,在宏觀調控中同樣佔據重要的位置。因此可以説,我國宏觀調控目標涵蓋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謀發展、促改革、惠民生等各個方面,最終目標是實現高品質發展。

  從宏觀調控工具看,多重目標就意味著政策工具箱裏要儲備更多的工具。我國是一個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的發展中大國,在體制改革和系統性風險防範化解等方面還面臨較多挑戰,多一些備用的、可供選擇的政策工具很有必要。至於在具體施策過程中採用何種政策工具,則應當以有效地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為基本原則來確定。在實踐中,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發展階段的變遷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宏觀調控工具也必須不斷拓展和豐富,以提升宏觀調控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産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由此可見,我國宏觀政策工具箱的功能將更加強大、更趨完備。隨著宏觀調控工具的日漸豐富,明確各類政策工具之間的關係,構建分工合理、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體系變得愈加重要。

  從宏觀經濟治理取向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這表明,在履行穩定宏觀經濟這一重要職能時,宏觀調控要把握好度。從調控方向上説,要相機抉擇,做到雪中送炭。從調控力度上説,要把握好分寸,用好預調、微調和區間調控等手段。從調控機制上説,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以加強宏觀政策協調為抓手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宏觀調控目標多元化和工具多樣化,凸顯了加強各種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建設的重要性。如果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面對經濟波動,就可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如果各種政策頻頻出臺,各個部門一起來,各類工具一起上,也可能會導致調控效果不佳,影響經濟平穩運作。因此,加強宏觀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配合,應當成為當前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的關鍵環節。

  完善宏觀政策協調機制,既要搞清楚什麼樣的政策工具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實現哪一類的政策目標,也要明確各類政策工具的分工,還要完善各類政策之間的溝通、協調與配合機制。如此,才能發揮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能,實現政策目標。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已經基本成型,我們對各種政策工具的特性和功能已有初步認識,在施策過程中也已有了相對明確的分工。但還要看到,政策之間的溝通、協調與配合仍存在短板和不足。補齊這些短板,形成協同效應,是當前我國宏觀政策協調機制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此,需在以下幾方面發力。

  第一,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制度化建設,提高決策科學化水準,健全決策諮詢機制,完善資訊發佈制度,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從而使宏觀調控的決策、施策與評估過程能夠超越部門局限,協調各方利益,統籌各項目標,形成調控合力。

  第二,以中長期發展規劃引領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發展規劃是戰略導向,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主要手段,發展規劃起到的是引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中長期取向、拓寬政策視野、穩定政策預期的作用。應強化發展規劃的宏觀思維,優化項目審批職能,充分發揮其對公共預算安排、金融資本運用、信貸資源配置的綜合協調作用。

  第三,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調控全社會的貨幣資金流動來影響國民經濟運作態勢的。兩者之間存在諸多重要差別:財政政策直接影響實體經濟運作,既影響總量又影響結構;貨幣政策通過影響經濟主體的資金可得性和資金成本來間接影響實體經濟運作,主要影響總量。上述功能差異表明,財政和貨幣兩大政策手段需要更加緊密地合作,更好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形成“1+1>2”的政策合力,以應對現實中的各種挑戰。

  第四,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其他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就業、産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的實施,離不開國家發展規劃的宏觀引導,也離不開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源的支援。無論是産業發展、生態環保,還是區域協調、擴大消費,都要通過具體項目來推進,而項目往往是與預算安排、信貸支援直接掛鉤的。反過來,其他政策工具也會影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比如,産業政策直接牽涉到財政政策的預算安排與稅收優惠,環保政策的變化也往往會影響信貸投向和貨幣政策立場。因此,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其他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配合同樣會影響宏觀經濟治理的效果。

  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法治化規範化水準,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加強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配合,增強各類調控政策出臺前和執行中的協同性、系統性和有效性。

  (作者董 昀 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