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顧陽從今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我國將做好完善內陸地區口岸支點佈局,進一步提高標準的國際化水準等工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和戰略實施。
3月20日,海關總署黨組成員、國家口岸辦主任黃勝強在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關於改進口岸工作支援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已經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並將於近日公佈。
黃勝強表示,作為國家層面出臺的首個口岸工作指導性意見,《意見》對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加強和改進口岸工作作出了部署,有望對外貿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形成持續利好。
實施“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對口岸開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立足於不同區域開放型經濟的需求,加快形成陸海空統籌、東中西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更好地拓展外貿增長空間,提升外貿發展潛力和對外開放水準。
據悉,海關總署將從擴大內陸地區口岸對外開放、加快沿邊地區口岸開放步伐、提升沿海地區口岸開放水準3個方面,不斷提高支援外貿發展的能力。
根據《意見》,將完善“一帶一路”內陸地區口岸支點佈局,支援內陸航空口岸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航班,加快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的對外經貿走廊;將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建成我與周邊的重要平臺,有序推動邊境口岸的對等設立和擴大開放,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開放門戶和跨境通道;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北部灣等地區推動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樞紐型口岸集群。
據統計,目前全國經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共有293個,其中有264個分佈在沿海、沿邊地區,內陸地區口岸只有29個。
“我們正在制訂口岸‘十三五’發展規劃,在優化口岸開放流程、簡化口岸申報程式的同時,將對口岸實行動態管理機制,通過制定口岸準入退出管理辦法,推進口岸分級管理。”黃勝強説,目前重慶、西安、鄭州等地均開通了國際班列,但採取的仍是口岸臨時開放政策。下一步,將優先在上述地區開設鐵路口岸,以滿足內陸地區外貿發展的需要。
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對穩增長、調結構、提升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為此,必須加強和改進口岸工作,營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關環境。
黃勝強表示,將通過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改進通關服務、清理規範收費和推進通關無紙化等優化口岸服務,對廣為詬病的“紅頂仲介”、違規亂收費等行為,要堅決予以取締。
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要加強口岸管理資訊化、智慧化建設,創新監管模式和手段。“2015年底,在所有沿海口岸建設國際貿易的‘單一窗口’,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推廣旅客自助式通關和車輛‘一站式’電子嚴防系統。”黃勝強説。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于欣麗在例行吹風會上説,“現行的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標準水準低等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
據悉,標準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健全統一協調、運作高效、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管理體制,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撐統一市場體系建設,讓標準成為對品質的“硬約束”,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準。
對於廣受關注的中國標準“走出去”,于欣麗認為有兩層含義。其一,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是“走出去”,比如制定中醫藥標準我們最具發言權,現在我國承擔著國際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其二,與一些國家簽署標準互認協議也是“走出去”,比如剛剛和英國簽署了標準互認協議,已經有近100項標準達到一致。在消費品方面,我國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目前已達到90%。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標準的國際化水準。”于欣麗表示,將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中外標準互認等方式,助推我國技術標準走向國際和主要貿易國家,為中國製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
[責任編輯: 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