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原衛生部副部長:我國器官移植供需比1:150係訛傳

2015-03-09 09: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3月8日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社會上流傳已久的器官移植供需比高達“1:150”等說法係訛傳。

   黃潔夫目前擔任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近幾年致力于在我國推動建設公開透明的公民自願器官捐獻體係。2010年,原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啟動了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工作試點,2013年在全國推開。從2015年1月1日起,我國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器官移植的供體來源,公民逝世之後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來源。

   3月8日,黃潔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1:150”的說法是以訛傳訛,甚至很多外國同行都在詢問為什麼中國那麼多人需要器官移植。其實,這個數字是推測得來。原衛生部信息中心曾發布,我國每年有100萬人腎功能衰竭,加上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患者,總計150萬人。而全國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例為1萬例,有人就以為供需比為1:150。

   他澄清說,器官衰竭者並非都能夠接受器官移植,實際上只有少數人適合,如晚期肝癌患者就沒法再接受肝移植。醫學上來看,在這150萬患者中,約有30萬人具備器官移植的指徵,而這30萬人中,有人出于經濟原因,有人出于醫療條件原因,也無法選擇器官移植。

   他透露,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總共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即使有再多的器官也沒用。

   黃潔夫介紹,2014年全國實現了近1700例公民捐獻,成功完成5000個大器官移植,超過過去半個世紀公民自願捐獻量總和,“器官移植依賴死囚的局面已經打破”。2015年1月1日到3月3日,有381人完成捐獻,捐獻了937個器官,如果算上角膜,可達到1200多個,比往年同比增加一倍以上。

   黃潔夫特別強調了我國建立公開、公正、透明器官捐獻體係的重要性。他說,過去使用死囚器官的體係是不陽光的,只能是少數有錢人、有權人接受器官移植。建立公開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獻平臺後,普通老百姓也能夠享受這種救命的衛生服務。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