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結
“盟友”們:不會“寄生”于微信
作為親密“盟友”,滴滴打車和拍拍微店擁有羨煞旁人的微信渠道,但它們對此也並不是完全依賴。一旦微信政策收緊或不再施以援手,它們需要有自己生存的能力。
滴滴打車
想儘早結束朋友圈“紅包”的行銷策略
在微信對“誘導轉發”的大面積打壓之下,快的“紅包”分享被禁,滴滴的“紅包”卻依舊活躍于朋友圈。隨後,滴滴打車發佈了基於大數據的“滴米”系統,從生態本身對司機進行激勵。
據了解,司機接到行駛里程多道路狀況好的“好單”會扣除滴米,相反,接“壞單”則會獎勵滴米;滴米可兌換成其他利益。滴滴希望以此平衡司機“挑單”的問題而不是單靠砸錢。
“過去的補貼燒錢行為在行銷層面,不可持續;從滴米開始,向自身運營來轉變。”滴滴打車CTO張博稱,砸錢補貼的行為一定會停止。
一方面,滴滴打車從公司健康成長角度,想要儘早結束朋友圈“紅包”的行銷策略。同時,微信其實從未承諾對滴滴的“紅包”分享開放到幾時。
拍拍微店
避免騷擾用戶
2015年1月初,拍拍微店APP正式上線,個人用戶和網商可以通過QQ號碼登錄,拍照上傳商品,就能在移動端“開店”。拍拍微店一旦開通,便自動開通了微信支付——這是騰訊為其所做的背書。
目前微信對市場上的微店産品一視同仁,一天能夠發多少條轉到朋友圈暫無限制。但未來政策尚未明晰,拍拍已經在對商家進行培訓,指導其一天發送兩條比較合適。
京東拍拍網無線微店運營總監郭彬告訴記者,讓拍拍網店的商家正規化,不僅僅考慮到對微信好不好,還要避免騷擾用戶。數字的背後有大數據做支撐。
他還表示,拍拍能提供不下7、8個入口。除了微信還在手Q、QQ空間、微博、陌陌、墨跡天氣及騰訊的APP端有所佈局。“不是説我們要完全依附於微信體系,我們其實自己就是一個體系。”郭彬稱。(記者 劉夏)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