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8日,冬日的北京寒風瑟瑟,在極客公園的門外,排著長長隊伍的人們熱情地等待著一個人——李彥宏。這是大家對一個人的期待,也是對這個人帶來的互聯網未來的期待。昨天,李彥宏第三次參加極客公園活動,和以往一樣淡然地分享自己思考的結果。
A
對華爾街勇敢地“不在乎”
很多人說,百度這兩年的腳步慢了。在從PC向移動互聯網進軍的時候,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缺少前瞻性。可是如果看看李彥宏的以往,就會發現他會用很長很長的時間思考,然後做得很多,說得很少,這種思考的步調是果斷堅決地執行。你會看到他對妻子的一見鐘情,看到他毫不猶豫地拒絕谷歌的收購,頂住各種董事會的壓力從門戶中獨立……這個安靜外表下的人,始終有一股力量,一旦他知道自己想要的,從來都勇往直前。
在李彥宏看來,百度這樣的公司要有3個堅持,對技術的信仰,接地氣和有勇氣不在乎。昨天,他第三次參加極客公園活動,和以往一樣淡淡地公布自己思考的結果。
搞技術出身的他,始終對于技術都有一種情結,這種情結很神聖,而這背後是他很清晰地知道支撐百度的是技術核心。但是這種技術核心的成功印證就是用戶接納,所以他的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接地氣。這兩個關鍵詞就是讓百度這個帝國一路走到中國頂尖互聯網公司的初衷,從前、現在、未來在李彥宏的心中從沒變過的坐標。
目的地除了遠方,還可以是當初。
百度過去兩年在研發的費用投入非常大,大到了似乎根本不去管華爾街資本的反應。“我不在乎華爾街怎麼看,不在乎股價跌一半或更多,我一定要把這事做成。所以,這兩年的投入對我們平穩的過渡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李彥宏連續用了兩個不在乎,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什麼才是百度真正要關注的。
李彥宏用了很多錢去砸研發,走了15年,似乎很遠,其實他一直在當初,百度始終是一家技術公司。
“因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CEO仍然是創始人,但是也有一些企業的CEO是職業經理人,我們看到美國很多公司都是職業經理人在打理公司。其實即使有錢,通常來講職業經理人也不敢做這樣的決策,如果他的利潤率大跌,董事會就說了:你被解雇了(You are fired),你幹了這麼長時間,公司掙的錢越來越少,要你幹什麼?我要換一個人來做!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有錢也沒有用,因為他們根本不敢去做這樣的事情。”
用李彥宏的話來說,要願意為長遠投入,因為他知道5年之後、10年之後他還在這兒,所以他才敢做。
這樣做的人還有兩個,一個是蘋果的喬布斯,另外一個是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一個將全世界帶入了智能手機生活,帶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而另一個把全世界的交易方式給改變了。
對錯從來都是時間才能證明,而一個傑出的企業家注定在不被理解中做出對于未來的判斷。
年輕的當代藝術家楊勳說,如果一個藝術家一出來的作品就被大眾接受,那是非常失敗的,這個作品一定是世俗的,這樣才能被世俗理解。這個表達對于科技來說也一樣。如果一個決策注定能被很多人理解的話,說明也是過時了。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