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黑龍江食藥監局限制曝光不合格資訊
無獨有偶,記者注意到,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問題食品企業資訊的公佈問題也有類似情況。
1月8日,黑龍江食藥監局官網公佈了由應急管理處發佈的“省局關於公佈2014年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的公告”,涉及不合格企業的産品包括乳製品、食用油、肉製品等16大類産品。記者注意到,在食用油品類中有知名企業被曝光。
但黑龍江食藥監局上述公告的首段就註明:“未經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意,任何媒體、單位或個每人平均不得擅自引用或節選本站發佈的資訊用於新聞報導或其他公開用途”。
政府部門官網上公開發佈的資訊為何限制引用?連日來,記者就此問題數次致電黑龍江省食藥監局,但應急管理處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應急管理處汪處長和李副處長二人的手機也均不接聽,短信未有回復。
>>專家説法
已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無論是南充還是黑龍江食藥監局方面,其在此次食品安全問題的披露上都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嫌疑。”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雖然都是地方級食藥監局,但都代表政府,食品安全無地界,只有公佈並告知公眾,才能讓消費者獲得真實對稱的資訊。
“國家授權讓相關職能部門公開披露政府資訊,如今卻設置報道的條件,那麼你公佈的資訊還能起到什麼作用?”王丁棉直接表示,政府官員稱曝光企業名單會影響企業發展,儘管事後迫於輿論壓力公佈了名單,但這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健康權。
就上述兩家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行為,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表示,根據《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任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大眾媒體都有權利曝光”,“我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上也規定,食品藥品等監督檢查情況屬於公開之列,社會公眾、傳媒當然有權利引用、評價”。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