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最快一季度出爐

2015-01-13 14:14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實際上,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標是要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和國有企業活力,新常態下,提質增效要求國企必須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適應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而就改革的大方向而言,混合所有制是最大的關注點,在首屆國企改革發展前沿論壇上,混合所有制也成為討論焦點之一。不過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並非所有國企都適合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深圳龍騰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險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項資産從無人問津到有人青睞,在引進戰投方面,實施資産證券化“包裝”提升企業核心價值尤為重要。而站在政府的角度,盤活國有資産,使得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實施資産證券化也是較好的途徑,因為這將降低政府債務,政府實施資産證券化迫切性也比較明顯。

  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短期而言,考慮到當前國資的低估值以及業務結構較差,無論是地方政府或是民營資本,短期大規模推進混合所有制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更可能的一種路徑是國資先通過資産證券化以及並購業務轉型的模式,提升資産相對的估值與品質後,再推進混合所有制,因此伴隨著2015年國企改革的提速,國有資産證券化最有可能率先啟動,並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國有資産證券化先行

  2015年是國企改革大年,A股歷史上也有兩次與國企改革相關的投資浪潮。第一次是在1998年的重組股熱潮;第二次是2007年央企資産注入、整體上市行情。

  1998年國企改革掀起的重組股熱潮,其背景是1997年末提出的三年國企脫困,A股成為當時國企改革最重要的戰場。有統計顯示,1998~2000年間,國有企業上市融資4934億元,三年期間上市公司僅支付紅利522億元,國有企業從股市中獲得的凈融資約為4412億元。

  而2006年、2007年的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企業的改革,核心是大型企業調整重組,央企做強做大。包括利用資本市場理順國企的股權、清晰主業、整合資産、做大做強,在A股市場的表現是大批央企向控股上市公司資産注入、整體上市。

  吳險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次國資國企改革已經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比上一次更加明晰。另外,上一次國資證券化是在全球經濟都較好的背景下,實施無非是做錦上添花的事情,而本次是在經濟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政府又不願意重復4萬億資金推動,通過實施國資證券化等改革措施來釋放企業效率,達到經濟內生性增長,因此本次國資國企改革迫切性更強,也可以理解成“雪中送炭”。

  在本次國企改革中,有券商行業人士從制度的角度,將改革自上而下劃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改革國資委,即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第二是改革國有企業,是國企公司治理體制改革;第三是改革人事制度。本次國資改革以推進資本化,讓資本發揮主導作用為方向。其核心是國有資産資本化,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以及國資的戰略掌控力、社會公益保障性等。

  對於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産證券化的先行啟動,有券商分析師認為可能基於以下三個原因:首先,在主要的國資改革方式中,提高國資資産證券化比例的發展目標最為明確,考核機制也更為量化,可操作性最強,迫切性也最大;其次,國資資産證券化是推進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佳形式,國有資産證券化後,可快速引入非國有資本,推進股權的混合所有制;再次,國有資産證券化有利於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當前很多國有資産都處在傳統行業中,市場估值低。利用上市平臺實現資産證券化可以提高國資估值水準,有利於國資的保值增值。

  每經記者 張昊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