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就能買城市交通嗎?”今天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結束的2015海口馬拉松賽,因比賽期間封路導致城市交通陷入混亂而廣遭詬病。面對“對週末主幹道的出行高峰時段為什麼沒有預判,幹出這樣的蠢事”、“交警的立場站在哪邊,市民重要還是企業重要”等質問,本想借全民健身賽事來體現社會責任的賽事運營方及出於安全考慮實施封路的交管部門,只能以沉默應對。
面對這一體育賽事與社會管理的新課題,一位資深體育賽事專家感嘆:“安保、交通投入過大,無形中增加了辦賽成本,不利於體育産業發展,賽事安保,交通管制,能不能有新思路?”
薄弱的競賽表演業能否因改革“鬆綁”
“上海踩踏事件後,涉及到公眾直接接觸領域的安保成本還會增加。”在體育産業領域摸爬滾打近20年的高松嬰,現任北京聚力體育經紀促進中心主任,在他看來,配套服務架構和民眾體育觀念的欠缺,讓安保問題始終困擾體育賽事,“影響民眾生活肯定會受到抵制,服務是系統化工程,並非一廂情願。但在中國舉辦的很多賽事,必須強行封閉道路,否則就不可能完成,即便是備受歡迎的馬拉松賽事。”
隨著中國的“跑族”群體日益龐大,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備案的馬拉松及其相關賽事也從2011年的全年22場增加到2015年的56場。今年年初,為響應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關於簡政放權及取消賽事審批的相關要求,中國田徑協會已宣佈將全面取消馬拉松賽事的審批。然而,更多的問題依然存在,如北京某著名路跑項目負責人表示,“目前最頭疼的是無法為蹭跑族解決保險,如何保證他們的安全?在霧霾這樣的極端惡劣條件下,大型賽事怎麼辦,都沒有任何法律可依。”甚至,在一些對賽事運作流程已“駕輕就熟”的運營者看來,沒有官方的認可,反而會增加更多不確定的成本,“無論誰對接,安保公司是公安局指定的,不是市場行為。以往行政辦賽,都是財政支出,所以安保成本高低無所謂,錢都在行政系統內轉,如果市場辦賽,運作公司的承受能力就不一樣。這也是即便大部分行政賽事放開,也很少有人真正做下來的原因。”
高昂的成本讓體育産業圍城中的人在尋找喘息的時機,但《意見》中關於“力爭到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記者注:2013年,中國體育産業産值約為9000億元)的表述,則讓更多圍城外的人窺見高墻內的風光,尤其是在9000億元産值中佔比微弱、但空間較大的體育服務業及競賽表演業等。
“以職業體育聯盟為代表的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産業的核心,以此才能延伸出體育裝備、體育培訓和全民健身等龐大的産業鏈。”某國際體育賽事協會專家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競賽表演水準較低,與體制束縛、從業人員能力和盈利模式不清晰有關,“如中央巡視組所説,行政、事業、社團和公司四位一體,管辦不分;高水準運動員不能自由流動;安保成本太高。”正是其所屬機構遲遲未能進入中國體育産業高墻的3個關鍵制約因素。
這樣的遲疑在著名體育社會學家盧元鎮看來,是“政府、産業和社會的矛盾”作為中國體育産業最主要矛盾的體現,“像馬拉松這樣民眾自發的項目,需求很強烈,高層也看到了變化,改變了觀念。但若中間這層有甜頭,不肯讓渡手中的資源,就會産生很多不規範的問題,下一步要依靠法律來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