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
工信部就宣佈實施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但當時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支援,實施效果並不理想。
● 2012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將公民個人電子資訊保護和電話用戶實名制納入法律層面。
● 2013年7月
工業和資訊化部制定出臺了《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資訊保護規定》和《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規定》。
● 2013年9月1日
正式實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工信部在各地、各企業全面檢查的基礎上,組織對14個省份社會行銷渠道進行暗訪。
● 2014年2月
工信部宣佈新增電話用戶實名率達99.1%,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82.4%。
■ 相關
專家稱實名制困難重重
一位電信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實名制困難重重,尤其是在報刊亭等社會渠道售賣的電話卡,違規操作漏洞很多。
該人士表示,運營商的社會渠道很複雜,發展用戶成本較低,有些用戶每月消費不到十元,有的只是租房等短期使用的電話卡,用戶本身也有匿名的需求。
此外,該人士表示實名制增加運營商在渠道的投入成本,進行設備鋪設、人員培訓、提升代理門檻,即便增加投入,也依然有很多漏洞。
“比如代理商可以用一個身份證辦理大量電話卡,雖然是實名了,但人和卡並不相符。也很難通過手機卡實名制,徹底解決電信詐騙、垃圾短信的問題。”
該人士表示,此外以前未實名登記的老用戶,雖然各基礎電信企業採取優惠便利措施,吸引老用戶進行真實身份資訊補登記,但是這些老用戶主動性不高。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