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萬方、遊蘇杭)隨著李克強總理敲下回車鍵,國內首家網際網路民營銀行的第一筆放貸業務宣告完成,“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李克強如是點評。
從2014年年初就疾步推進的民營銀行,歷經近一年的時間,于去年年末首家獲批開業。儘管微眾的運營模式還未對外正式公佈,但可以預見的是,民營銀行在中國銀行業攪起的鯰魚效應將比肩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金融,規模160多萬億元的中國銀行業新格局或將來臨。
民營銀行“補位”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國有資本佔據主導地位,雖然前有民生銀行的先例,但其成長坎坷,對當下民營銀行的崛起難起借鑒作用。
自去年年初起,民營銀行的破冰之旅揭開大幕,從試點方案亮相,到首家銀行籌建、經營,推進速度不可謂不快:2014年3月,國務院批准5個民營銀行的試點方案;7月,銀監會正式批准三家銀行的籌建申請,即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天津金城銀行;9月,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獲准籌建;12月12日,微眾銀行成為首批試點中首家獲准開業的銀行。
民營銀行的推進每向前邁出一步,都伴隨著市場諸多討論,而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差異化的運營模式。
“要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闖出一條路子,給普惠金融、小貸公司、小微銀行發展提供經驗。要降低成本讓小微客戶切實受益,這也能倒逼傳統金融加速改革”,李克強在微眾銀行考察時給民營銀行的發展定位做出上述注解,立足小微企業和普惠金融服務,是監管層和市場對於創新型民營銀行的普遍期待。
據統計,目前全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比尚不足25%,由此可見,未來民營銀行能夠拓展的空間十分廣闊。
“傳統銀行主要是服務於大中型企業,這與從前注重投資、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相吻合;而今經濟轉型期,小微企業崛起,網際網路銀行的定位更多是服務於小微企業及個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指出,民營銀行的興起不啻將填補被傳統銀行忽略的小微企業及個人業務,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此外,從已批復籌建的五家民營銀行的股東背景來看,網際網路亦是一個繞不開的主題,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輕資産運營模式,無疑將創造銀行業的新生態。據悉,獲批開業的微眾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櫃檯,更無需財産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