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國際黃金價格跌至四年新低,翌日的黃金現貨市場卻清冷異常。昨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多家金店,發現多個金銀首飾展臺門可羅雀,鮮見“大媽”身影。分析人士稱,去年金價下跌很大程度上透支了今年的黃金消費需求。此外,近兩年金價下跌成為常態,下跌預期也讓消費者不願在此時出手。
金銀展臺門可羅雀
11月4日上午,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了菜百首飾及多家金店,其中菜百首飾降價較為明顯,足金和千足金分別下調10元至288元每克及285元每克,金條價格由11月2日的292元/克下降至280元/克,其他品牌金店金價降幅多在10元/克以內。
引人注意的是,西單商場一樓的多個金銀首飾展臺,門可羅雀,鮮有顧客問津。即使是消費者青睞的菜百,情況也是稍好,沒有搶購現象發生。
顯然,金子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而在2008年到2011年,每當金價出現小的調整都有投資者毫不猶豫地買進,且每買必賺。2013年4月15日,國際金價跌破1500美元/盎司關口,6月27日金價擊穿1200美元/盎司關口,二季度重挫22.72%,創下30年來最大下跌記錄。與此同時,國內各大金店銷售火爆,大媽排隊購金景象見諸多個城市各大金店。
對於去年今年黃金下跌背景下黃金現貨市場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浙商期貨貴金屬分析師王琳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金價不如去年和前年有吸引力;此外,也有2013年實物金需求增長,透支了包括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的購買力的原因。
銀河期貨貴金屬分析師楊學傑表示,今年黃金實物消費冷清在去年埋下了伏筆。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黃金消費需求增長32%至1065.8噸(包括珠寶、金條金幣和其他鑄造品),創歷史新高。然而2014年中國前三季度黃金産量同比增長14.27%,但同期消費量則為754.82噸,同比下降21.42%。
“與2013年所處金銀下跌環境不同的是,金銀的需求正在發生著變化。”美爾雅貴金屬分析師韓驍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需求減少19%至569.5噸,因金條金幣購買量下滑抵消了黃金飾品的強勁需求。
另據分析人士稱,去年4月份抄底的“大媽”已經被套,目前部分黃金飾品價格與年內最高位相比,甚至便宜了近70元/克。金價下跌常態下,市場預期會有更低價格出現。
“大媽”購金熱情褪去背後
在黃金消費力透支的情況下,今年金價在無人問津的淒涼中接連下挫。10月6日,黃金以1183.3美元/盎司的價格創新低,10月31日,國際金價跌破1180美元重要支撐,隨後直接奔向四年新低。然而,這些已經不再吸引中國消費者的目光。
楊學傑分析認為,國內黃金消費熱情褪去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從數據來看,去年黃金消費激增但是今年較為低迷,同比基數較大,導致今年增幅驟降。
二是投資配置多元化。楊學傑表示,中國黃金消費者的資産配置結構在發生變化,中國大媽的金幣金條在去年配置一定比例後基本滿足了投資需求;而2014年在房地産市場低迷下,微刺激政策則提振了股票市場,上證指數由年初至11月4日漲幅為14.70%,市場前景預期向好引發資金回流股市,而對黃金的投資興趣大幅降低。
三是市場情緒平穩,且更加理性。他解釋説,2014年前三季度國際金價于1450美元/盎司—1200美元/盎司區間窄幅震蕩,並未出現暴漲暴跌的行情,市場的恐慌性情緒降低;另外黃金ETF投資需求降低幅度較2013年亦有所減緩,“西金東移”的狀況較去年有所改善。“在經過2013年金價大跌後,中國投資者變得更為理性,同時在中國投資黃金的方式也在多樣化,比如黃金T+D和黃金期貨的標準合約、黃金ETF以及黃金股票等。”
王琳認為,2013年金銀下跌與本輪下跌的共同點都是受美元利率與匯率上升預期的影響,在美國經濟復蘇的預期下,避險需求與投資需求低迷的狀態;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背後邏輯仍存在區別,一方面是需求的改變,另一方面美國利率市場及匯率市場現狀也與去年存在較大區別。
正在構築中期底部
王琳認為,隨著美聯儲升息時點的臨近,目前金價對於該利空的兌現也較2013年更為充分,儘管在美元利率與匯價上升的預期下,金銀價格延續熊市格局,但空頭獲利空間也因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一致性認可而被壓縮。
對於此次黃金跌破前期重要支撐位1180美元/盎司的表現,華泰長城貴金屬分析師黃偉分析稱,美聯儲10月底宣佈結束QE,同時提及對美國經濟的樂觀預期,這暗示美國或將在明年提前加息;加之美國公佈的GDP、消費者信心和製造業PMI等數據均好于預期,推動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美股標普500指數也再度創出歷史新高,避險需求的削弱使得金銀價格近期大幅下挫。
黃偉認為,未來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漸好轉,美元指數和美國利率的持續走強將是大概率事件,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也將削弱全球通脹預期,這將對於貴金屬的投資需求形成打壓,預計明年六月前金銀價格仍將保持相對弱勢狀態。“因黃金大幅下跌可能會再度激發亞洲國家的實物金買盤,同時央行逢低購金也將成為金價的重要支撐因素,金價預計將會在1100美元/盎司附近形成中期底部。”(張利靜)
[責任編輯: 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