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雙11”網購促銷大戰來臨前,不少電商又玩起了“先漲價後降價”的花招,部分商品提價20%後準備再打六七折銷售。有商家表示,除了追求“雙11”單日銷售業績好看之外,“先漲價後降價”也是應對行銷成本高漲的無奈之舉。
最近,工商總局約談了10家大型電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網路商品價格,防範“先漲價後降價”,也不得虛構成交量、成交額。(據《廣州日報》)
“雙11”本來是個普通的日子,在電商多年的精心包裝與推送之下,終於成了聞名中外的銷售狂歡節。這個節日甚至引起了國務院總理的關注,在幾天前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特別提到了“光棍節(雙11)”,希望大家借此對網路購物熱潮和新的消費熱點更加重視。
可以説,現在的“雙11”,已經有了巨大的品牌效應,這是電商和消費者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標誌著中國的網購業態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麼好的品牌,當然需要珍惜。但不少電商的作為,卻讓品牌打了折扣。工商總局提到的“先漲價後降價”,只是電商玩的花招之一,此外還有花招之二甚至之三。
例如,商家制定了複雜的優惠規則,消費者不按電商的複雜規則出牌就無法獲得優惠;還有些電商,在推送專題和首頁上大肆宣傳打折和優惠,但消費者下單時卻發現,大部分優惠産品都是“無貨”狀態。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些都給“雙11”注了水,讓這個節日顯得不是那麼名副其實,也在玷污著“雙11”的品牌。
無論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它們都讓“雙11”不完美,讓這個“購物節”暴露出巨大的缺陷。這個缺陷,就是商家的誠懇。
這些現象並不是現在才發生的,而是存在了多年。存在多年並無改進,只能表明形式大於內容,表明商家並沒有平等看待消費者,而只是把消費者看做銷售的渠道、宣傳的對象和載體。消費者不是傻子,如果重復的次數多了,自然會對電商的經營理念産生反感,會對電商的用意産生懷疑,這無疑是對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雙11”品牌的傷害。
品牌是需要維護的,就像鳥類珍惜自己的羽毛。貪圖一時的熱鬧與效益,反覆去傷害品牌,不僅不明智,而且不專業。不知有多少人對網路銷售抱有希望,不應該讓這樣的希望最終變成失望。
維護“雙11”這個品牌,需要電商們行動起來,不是被動地被工商部門約談,而是主動地進行約束。“先漲價後降價”的現象,一定要堅決制止,有這樣的行為的商家,應該被減少信用值,屢教不改的還應該予以關店等處罰。使用優惠券或打折,要有統一公開的規範,不該由商家自己制定規則,和消費者玩遊戲。大肆打折卻無貨的商品,必須下架,不能再挂在首頁或推送專題上。“雙11”過了這麼多年,應該走向成熟了。
至於硬體,電商也有許多改進的餘地。特別是物流,現在已經成為制約電商發展的主要阻力,也是“雙11”被拖後腿的重要因素。鼓勵電商自建或參與合建物流隊伍,是政府管理部門對電商這種新興亮點的最大支援。電商也要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物流隊伍,特別是那些上市的公司,應該多想想怎樣解決物流瓶頸,而不該只滿足於花樣百齣的促銷。(評論員 程赤兵)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