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億元一夜巨虧 1.74億元融資盤恐臨爆倉 獐子島事件是天災還是騙局?
獐子島150萬畝的養殖海域顆粒無收,8.12億元的巨虧甫一披露,立刻喚醒了投資者對於當年藍田股份般的熟悉感覺。儘管尚未復牌,機構投資者、散戶以及融資買盤所將要遭受的巨大損失幾乎已成定局。那麼在這起資本市場罕見的“黑天鵝”事件背後,到底是天災,還是一場精心蓄謀的騙局?
風 險 1.74億元融資盤或血本無歸
獐子島“黑天鵝”事件引發的鏈式反應才剛剛開始。相對在二級市場上持有獐子島的普通股民而言,通過融資加杠桿買入獐子島的投資者正面臨巨大的風險敞口。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作為兩融標的之一,獐子島的融資融券餘額為1.77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為1.74億元,融券餘額為251萬股。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現有的最大杠桿水準,在經歷了五個跌停之後,如果不追加保證金或者抵押物,就會被券商強行平倉。這意味著,復牌之後,一旦獐子島連續跌停板超過五個,這1.74億元的融資買盤將血本無歸。實際上,在停牌前的10月13日,獐子島的融資買盤最高曾達到2.30億元,只是由於停牌後不斷有融資償還才降低至目前水準。此類融資“血案”在A股已有先例,2013年末,因為贛州稀土借殼預期落空,昌九生化遭遇七連跌停,市值蒸發過半,高達3.54億元融資買盤血本無歸。
獐子島融資買盤上面臨的巨大風險,只是這起2014年中國證券市場最為離奇的“黑天鵝”事件引發的風險之一。隨著獐子島巨虧預告的披露,中槍倒地的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下調估值。招商基金公告稱,決定對旗下基金所持有的獐子島股票進行估值調整,調整後的估值價格為12.52元。這個價格相當於獐子島停牌前的15.46元約有兩個跌停板的距離。鵬華基金則宣佈,調整後的獐子島估值價格為11.27元/股。這個價格則相當於給了15.46元三個跌停板的預估。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在獐子島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全國社保414組合、108組合、110組合均名列在內,分別持有1050萬股、800萬股和759萬股,合計持有2609萬股。這意味著,在15.46元價格基礎上經歷一個跌停之後,全國社保基金就要損失4034萬元。除了社保基金之外,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機構投資者還包括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則持有445萬股。
除了重倉的社保之外,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包括國投瑞銀、招商基金和鵬華基金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隻産品重倉持有了獐子島股票合計292萬股,持倉市值則為4764萬元。其中,招商安潤保本持有120萬股,國投瑞銀策略精選、國投瑞銀美麗中國和國投瑞銀優化增強A被分別持有63.60萬股、31.82萬股和25.73萬股,鵬華消費優選則持有50.76萬股。
異 常 150萬畝扇貝顆粒無收
稍早之前的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佈三季報,同時發佈的還有一份計提鉅額存貨減值公告。公告稱,9月15日至10月12日,該公司按制度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根據抽測結果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將産生重大損失。根據抽測結果,公司決定對105.64萬畝海域成本為7.35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本輪採捕,進行核銷處理,對43.02萬畝海域成本為3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305萬元,扣除遞延所得稅影響2.54億元,合計影響凈利潤7.63億元,全部計入今年第三季度。對於異常原因,公司稱,綜合判定公司海洋牧場發生了自然災害,災害主要原因為北黃海冷水團低溫及變溫、北黃海冷水團和遼南沿岸流鋒面影響、營養鹽變化等綜合因素。
三季報顯示,獐子島巨虧8.12億元,同比下滑了1388.60%。與此同時,獐子島還預計2014年全年該公司將虧損7.7億元至8.6億元。而在此之前的8月27日披露的半年報中,這家公司還預計今年前三季度能夠實現4412.86萬元至7564.91萬元的凈利潤。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獐子島的凈資産僅為14.93億元,這一虧損金額,相當於現如今半個獐子島的凈資産。
面對錯愕和憤怒的投資者以及“藍田股份第二”的質疑,獐子島10月31日召開了海洋牧場災情説明會。對於本次事件,獐子島管理層稱“從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來看是天災。但是從管理層來講,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對於這種災害公司需要提升能力進行風險識別與控制”,並表示“對於2015年收穫産品的區域,根據存量調查來看,情況還是比較清楚的,公司對此謹慎樂觀”。
儘管此次獐子島管理層給出了“天災”原因,併發布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相關會議紀要作為證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獐子島此次事件仍然存在不少疑點。有業內人士質疑,近幾年,獐子島存貨金額不斷攀升,而且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表現欠佳,投資活動現金流出不斷增加,公司現金主要靠籌資活動現金流支撐,存在虛增存貨的可能。WIND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中報開始,在每年的中報、年報中,獐子島的消耗性生物資産金額分別為10.45億元、12.79億元、15.38億元、17.98億元、22.49億元、20.45億元、21.56億元、21.31億元、21.50億元,呈現出逐年遞增態勢;其存貨總金額則從2006年的3.89億元一路上升至2013年末的26.84億元,佔總資産比例已達50.50%。
質 疑 精心策劃的騙局?
那麼,150萬畝的養殖海域顆粒無收,到底是如上市公司所説的“天災”還是一場“人禍”?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此次獐子島事件,是否真正屬於天災仍待進一步查證。而有業內人士則表示,獐子島事件很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精心策劃的一起騙局。
國家海洋資訊中心水文氣象部主任陳滿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理論上北黃海中水層和底層確實存在一個冷水團,且每年隨著季節和氣候不同,冷水團的大小和範圍均不一樣。對於這個冷水團的變化和影響因素,現在的研究還不是特別清楚。在遭遇冷水團的區域,水溫應該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很難説水溫會有日變化頻繁和幅度較大的現象,更何況影響蝦夷扇貝的生長和存活,而且今年北黃海區域溫度也並沒有特別反常的變化。因此,如果要證實獐子島海洋牧場確實受到了所謂“天災”影響,就必須想辦法證明今年冷水團區域和範圍到底有多大,以及溫度到底如何。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儘管獐子島事件是個體事件,但計提資産減值導致業績大變臉的事件在農業板塊並不罕見,農林牧漁企業的生物資産佔比較大,評估較難,因此在市場重大財務造假事件中,出現該類企業的比重較高,銀廣夏、藍田股份、豐樂種業等都曾發生過震
8.12億元一夜巨虧 1.74億元融資盤恐臨爆倉 獐子島事件是天災還是騙局?
市場的造假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也為此類公司造假提供了便利,例如曾有上市公司以禽流感為藉口虛構養殖戶賠款等。
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獐子島事件在邏輯上有問題。“關於災害的官方資訊和新聞報道一點都沒有,人們只是從上市公司的報告中才知道的,這很反常。要知道自然災害又不是針對獐子島一家公司發生的,如果真的很嚴重,肯定會對周邊其他生物和人群造成影響,而在公司公告發出之前,市場上並沒有關於此次災害的任何消息。”他説。
他表示,也許獐子島最初的規劃是好的,但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風險又沒有及時披露,只是不斷拖延,到最後紙包不住火了才一次性爆發,破罐子破摔,從這個角度上判斷,很可能是公司管理層蓄謀已久、精心設計的一個騙局,這就不單是資訊披露的問題了,而是在欺詐。這位教授表示,生物、農業類的企業資産認定很難,資産評估業績核算都有難度,企業管理層很容易利用這些難度來掩蓋一些風險和不利消息,到最後才公佈,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但是不罕見。(吳黎華 林遠)
[責任編輯: 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