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發工裝給油補月薪六千 快遞“搶人”備戰雙十一

2014-10-21 14:00 來源:瀋陽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距離“雙十一”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快遞公司卻已提前開始“備戰”。據中國快遞協會預測,今年11月11日當天的快件量預計將達到2.51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億件;11月11日至20日的快件總量則將達到5.1億件,同比增幅超過70%。

  面對即將到來的快遞爆倉,快遞公司們提前一個月就進行“招兵買馬”,招聘快遞員的資訊這幾日更是達到爆棚,有的快遞公司開出的工資待遇甚至超過白領,達到萬元也絕不是問題。

  發工裝給油補

  月薪不低於5000元

  昨日,記者在58同城上查詢了瀋陽當天的招聘資訊,招聘快遞員的資訊達到了146條之多,並且大部分招聘資訊上,都顯著地標明“急招”。

  “薪資6000,外地包食宿。”“提供四季工裝”“自備交通工具(電動車、汽車等,汽車可享受油補)”“試用期工資=底薪+補助+提成,保證3000以上,考核業績後轉正”……,昨日一天關於快遞行業的招聘資訊中,中通、圓通、韻達、順豐等各大快遞品牌均在招人行列,甚至有公司都給出了6000元的高薪,最低的月工資也標注為3000元。

  “我們的工資標準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底薪的;另外一種屬於無底薪工資,主要靠快遞員自己效益。送件每件0.9元,而取件我們只規定一個指導價,快遞員如果能要到更高的價格就是一部分收入。去年我們公司招聘的快遞人員11月份的平均工資都不會低於5000元。”一家快遞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説。

  這樣的薪水標準與白領相同,但多家快遞站的負責人卻表示,“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提前一個多月打招聘資訊,但是不太好招。每天快遞員只工作8小時,中午可以休息2個小時,每週還可以休息一天,但‘雙十一’這段時間可能會忙些。”

  快遞公司提前“搶人”

  月薪超白領

  “‘雙十一’是一年中最大的一場戰役,誰也不敢怠慢”。一家快遞公司大東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的各項準備都在緊鑼密鼓。

  但事實上,從進入9月份開始,快遞公司的招聘就一直在進行,沒有停過。“從10月份到明年的3月份,都是快遞行業的高峰期,因此,我們要儲備比平常淡季高出一倍的人力,才能保證正常的公司運作。”

  今年是阿裏上市後的首個“雙十一”,“雙十一”預計快件量將會增加至少五成,按照去年的經驗,快件派送壓力會從“雙十一”當天一直順延一個月,增加人手是防止爆倉最直接的辦法。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雙十一”銷售額上500億問題不大,有望衝擊600億。而在2013年“雙十一”購物節,天貓交易額達到350億元,取得非常驚人的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為迎戰“雙十一”新增的快遞從業人員達25萬人以上,改擴建的運轉中心達100余處,增加作業場地185萬平方米,公路幹線新增自有及整合社會資源新增幹線車輛12000台以上。去年“雙十一”期間,快遞全行業的快件處理量達到日常量的230%。

  買的多退的多

  收件比送件賺得多

  已經幹了6年快遞工作的馬師傅説,“‘雙十一’期間工作量大,當月收入和平時相比至少增加50%,少數業務做得非常好的快遞員收入可以增加80%,上萬元月薪並不稀奇。我平時月收入4000-5000元,‘雙十一’這個月可達到6000-8000元。”

  馬師傅強調説,“‘雙十一’對快遞員影響大約有半個月左右,但畢竟派送一份快件只有0.8-1元左右,光靠派送件達到月收入上萬幾乎是不可能的。增加收入的關鍵還在於發貨件的談判,靠送件量的堆積不但勞累而且性價比不高。”

  “‘雙十一’商家賣得多,客戶退的單也不少,”客戶退單正是他要收的件,一天如果退個幾十件的話,就可以掙上百元。馬師傅回憶去年“雙十一”的情景説:“最忙的時候,一天送兩百多件,上午應該送完的單子,可能要到下午都送不完,午飯最快5分鐘吃完。晚上不得不送到七八點,把當天收的件送到公司,已經九十點鐘,之後還要往系統內輸入簽收單,一忙要到下半夜。而第二天一早,五點多就要起床接著忙。”

  瀋陽晚報、瀋陽網主任記者 高薇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