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宅急送攜手五大戰略投資方再出發 計劃5年內上市

2014-10-17 08: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宅急送攜手五大戰略投資方再出發計劃5年內上市

  中新網10月17日電 在16日舉行的“宅急送戰略合作簽約暨新聞發佈會”上,宅急送宣佈,經過與復星集團、招商證券、海通證劵、弘泰資本、中新建招商股權投資基金半年多的努力工作,業已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並形成新的宅急送發展戰略。

  宅急送的新戰略即“以産品為導向,以資訊化為紐帶,以快遞平臺和網路為基礎,以倉配業務為核心,積極拓展國際業務,科學發展快遞業務,為企業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站式銷售渠道和服務。”

  宅急送未來將以倉配業務為核心再出發 打造現代化物流企業

  隨著物流快遞市場進一步開放,物流快遞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2013年,中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92億件,市場規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長61.6%。2015年,快遞行業有望産值達到人民幣28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9.4%。

  宅急送董事長陳東升在簽約儀式上表示,“ 這次是宅急送發展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變革,堅定地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機會,物流産業是佔GDP 18%的這樣一個超大産業”。

  他指出,網際網路到來後,不僅是電商,今後所有的企業都是網際網路企業。傳統産業網際網路化後,O2O這個新模式出來。 B2B是宅急送核心的基因,也是核心的競爭能力,一度放棄了這一優勢,追逐新的模式,這是舍本逐末。“宅急送經過兩輪的搖擺,本次引進新鮮的資金,就是要把宅急送這個傳統的家族企業打造成現代化的物流快運快遞企業。” 據陳東升透露,此次引入的五大戰略投資方佔股宅急送不超過30%。

  陳東升強調,“我們非常有信心,抓住歷史機遇,堅定不移,今天堅定B2C這個模式,三年五年一定會有結果。宅急送曾經那麼輝煌,再出發,一定要看到我們的優勢,20年的企業品牌,20年積累的老客戶,20年成長的優秀員工”。

  宅急送發展倉配不是重返2007年前項目物流的老路,而是發展具有快遞屬性,相容B2B、B2C、020需求的三類物流服務模式。

  致力於跨境業務與快遞業務協同發展 穩健投入快遞平臺

  據了解,從2012年起,宅急送與英國皇家郵政合作,打造出中國至歐洲快遞産品。跨境業務近期打造低端層面與郵政小包産品形成差異化的産品和與四大快遞形成差異化的高端産品;長遠充分結合ZJS國內倉配一體化戰略,重點打造國內國際倉配共同一體化産品,即:倉儲——國際幹線運輸——倉儲——配送模式産品,最終形成三個業務板塊:自有産品(以香港進出口業務為代表)、 合資産品(以中歐商務包裹為代表)、代理産品( 以“四大”和專線代理為代表)。

  快遞業務方面,不論是倉配業務還是國際快遞業務,宅急送的核心價值和核心競爭力還是要聚焦快遞平臺和網路能力,這是快遞企業的最核心“本質”。倉配和國際作為宅急送發展的核心戰略,離不開快遞平臺和網路的支撐,快遞業務不作為核心戰略但影響核心戰略,所以不能夠忽視快遞體系建設,更不能放棄快遞業務,對於快遞業務我們的定位是穩健發展,對於快遞平臺宅急送的策略是穩健投入。

  倉配、國際、快遞的發展是宅急送戰略執行過程中的核心主線,將通過體制、機制的作用解決好三駕馬車的有機融合。

  重塑品牌 計劃2017-2019年轉型上市

  據介紹,五方投資公司與宅急送簽約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雙方將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相互支援、共謀發展”的原則,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和特色,不斷拓展合作空間,分享合作利益,實現互利共贏。

  宅急送確定了“兩個三年”的發展目標。2014-2016年“戰略落地,重塑品牌”,通過第一個三年建立匹配戰略定位的組織模式和業務模式,打造匹配業務戰略的核心競爭能力,重塑企業品牌形象。

  2017-2019年“成功轉型,實現上市”,在第一個三年的基礎上,基於已經建設的核心能力,成為主流的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銷售渠道服務商,形成倉配收入高增長曲線,實現收入、利潤雙豐收,最終實現上市。

  董事長陳東升最後透露,宅急送未來上市的相關工作,將由海通證券完成。(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