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開局以後,每一個數據、指標往上走的時候,我們就非常擔心。 從2008年到現在,經過五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目前全球經濟的邏輯已經非常清楚,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已經基本完成了資産負債表的修復,最起碼表面上來看是復蘇的道路。發達經濟體從2013年開始在整體表現方面超過新興市場。而在之前六年時間裏面,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遠遠大於發達經濟體。
進入2013年第一季度,發達經濟體超過了新興市場。出現了一個很大的逆轉,這是一個很大的方向標。從歷次的金融危機來説,這既是一個句號,也是一個開始。説句號是指全球整個經濟失衡到再平衡的過程,從表面上來看,基本已經完成。説它開始指的是金融危機的最主要的表現,到最後階段,新興市場肯定要出問題。以新興市場陷入危機作為金融危機最終的結點。除了中國目前由於有鉅額的外匯儲備,在整個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沒有出問題,大量的新興市場從2013年已經陷入危機。
在這個歷史節點,對中國來講,事實上又回到2008年。當時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國內也是兩種聲音,第一種聲音是中國可以獨善其身。另外一種認為誰也不可避免。到了2013年以後,當我們談到新興市場出問題的時候,中國會不會出問題,也是兩種聲音。
在這種情況下,2014年究竟怎麼走,很微妙。看2014年的中國經濟,應該站在一個比較長的視角去看,從一個大週期去看。
這個週期的節點,一個重要的事件是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2012年,我講過一句話,2013年是中國百年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這個會開得怎麼樣,對中國的未來作出什麼樣的描繪,決定中國往前走,還是往後走。決定中國未來30年、50年甚至是100年,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二個大的歷史節點也重要,全球經濟重心開始東移,這是從全球大週期去看的。經過這一輪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亞洲,亞洲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第一。這對美國的刺激非常大,美國的全球戰略裏面,這兩年提出要重返亞太。重返亞太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遏制中國,重新看到了亞洲的重要性。美國主導的T PP談判,美國在東南亞的一系列舉動,在東亞的一系列舉動,包括西亞,所作所為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防中國。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很多的政治層面的東西。中國發展的時候,沒有特別重視周邊的關係。中國發展起來了,但是周邊全部是很窮的國家。這樣的地緣政治,這種發展意味著中國的發展給它的鄰居帶來恐懼。美國也看到了這點。所以中國現在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跟整個西亞、中亞搞好關係,主要目的是打破這個包圍圈,打破美國對中國的包圍。現在的T PP談判,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2013年的三中全會的改革,我們應對的不僅僅是國內的問題,不僅僅是發展過程中深層的矛盾和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內憂外患,整個全球經濟的格局,包括地緣政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三中全會決定全文2萬多字,我認為亮點非常多,決心非常大。改革本身回應了大家的呼聲,特別是與全文發佈的同時還發佈了一個講話,習總關於這個決定的起草説明,這個説明最重要的是兩個時間點。第一個是講改革開放35年以來,中國的面貌如何如何。第二個是講了小平南巡。中國改革的三個時間,一個是78年,一個是92年,第三個能不能是2013年,這還是一個問號,我們希望是。
這個內容,我想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目的是打造中國升級版。十八屆三中全會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打造中國升級版,實現中國夢。要實現什麼,我想是“六化”:社會去行政化、企業去身份化、國家治理制度化、城鄉去二元化、司法去地方化、財政立法化。
這“六化”非常難,每一化都非常難。比如説社會去行政化,這個要完成的不是我們建國以來的使命,也不是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使命,而是要完成中國5000年曆史的使命。中國5000年都是以行政為主導,以行政為中心去配置資源的一個社會。三中全會的靈魂提法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事實上要達到這點非常難。除了多年以來,我們行政行為的基本理念和方式以外,更重要的是怎樣去剝奪其中的各種各樣的利益。
現在提出來,總體的改革很好,每個項看上去都有很多的亮點。而且三中全會的改革不僅僅限于經濟領域,它包括所有的領域。2萬字的內容太少了,60多項大改革,一百多項的小改革,每一項都需要去細化。未來三中全會2萬多字的報告,60%的內容得到落實,中國的面貌就會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我們就敢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實現了,肯定能實現。改革的舉措都很好,但關鍵是能不能得到落實。
中國經濟步入8%以下的增速週期
2013年,可以講完成得還不錯,最起碼是給大家帶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卷,整體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
看2014年中國經濟,除了今年是新一輪改革起始之年外,也要看中國經濟的大週期。現在談到中國經濟,兩種聲音交鋒很厲害。最最樂觀的經濟學家是原來北大的林毅夫,認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還能以8%的速度增長20年。後來稍微變了一下,叫有增長20年的潛力。
這個週期怎麼看?2010年是金融危機應對的第二年,中國經濟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從2010年開始,經濟逐漸下滑,2011年也是下滑。2012年前三個季度下滑,第四個季度反彈。第四個季度反彈的主要原因是推出了“迷你版”的4萬億計劃,2013年緊接著又回落。
這種下滑,究竟是一個長期的趨勢還是短期的現象?2010年談趨勢的時候,絕大多數人認為不是趨勢,認為是金融危機外部因素導致的結果,如果把外部因素去掉的話,問題不大。當年,我提到中國經濟低於8%增長的時候,有人認為是胡説八道。2012年的時候,我看很多人的預期,當然別人也看我的預期。完了以後,一驗證,前幾年樂觀的人都好像很正確。進入2012年以後,非常不正確。所以,2014年的經濟增長取決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大週期,這個大週期是什麼?就是中國經濟很有可能以後再也沒有8%以上的增長。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沒有懸念,還是7.5%。現在中國處於經濟換檔週期,整個經濟潛在的增長率一直在下降。
從習近平到李克強,2013年的表態都在講經濟減速,他們做了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在2013年剛上任的第一年,可以抵住各種各樣的壓力,沒有過多的經濟刺激。
2013年中央政府做的很多事情,切入點都很好,比如行政審批。比如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中國目前為止最大的短板仍然是金融,金融不解決,最後不管你的其他實體經濟怎麼樣,在整個國際金融博弈中都要吃大虧。
對中國來講,關鍵是要走正確的路。2013年到最後的年終經濟工作會議的時候,對經濟增速明顯提出不能留下隱患、後患。新的經濟週期指的是什麼?就是8%以下增速的週期,一定要適應。
在這種情況下,新的週期裏面,美國貨幣收縮以後對中國的影響。美國退出量化寬鬆第一是預示著金融危機進入尾期。第二是預示著新興市場要出問題,第三個是預示著貨幣收緊。在2014年,全球氾濫的時代基本結束。
這個轉捩點意味著新興市場的借貸成本要大速提升,也意味著全球的流動性流向會發生逆轉。以前看到的是美國放錢進入中國、印度,現在是中國和印度的錢流向美國。從大趨勢來看,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歷史基本上已經結束了。今年美元肯定升值,這是毫無疑問的。美國資産會越來越值錢,因為美國經濟已經復蘇,歐洲經濟在慢慢復蘇,但是新興市場肯定面臨很多的風險,這是一個長週期的事件。
影子銀行和企業債的風險
就這個背景來講,2014年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就是很缺錢。2013年的錢荒,有人講是時間節點,事實上是全年都是錢荒。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對中國經濟來講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風險週期。中央的調子列了這幾個風險:債務風險、房地産過熱等。我認為最大的是兩個風險,債務風險要看是什麼債,現在我們強調的是政府債。我認為政府債不是最大的風險,政府債可以化解。現在政府想還錢,這是可以還的,因為地還沒有賣完。但是最大的風險是企業債,企業債的風險2014年可能會更加嚴重。現在很多産能過剩的行業,包括鋼鐵行業,負債率非常高,又不賺錢,又大量地貸款,資金成本很高,它在玩什麼?它在玩“影子銀行”。很多錢拿過來以後,不是去做它自身的産業,而是又拿去玩錢。如果這些錢是産能過剩行業玩,一旦收緊的話,資金鏈一崩盤,所有問題都會出現。現在我們的債務指標裏面,最嚴重的債務指標是企業債。這是第一個風險。
第二個是影子銀行,哪個領域會出問題,事實上已經出現了,就是信託。它所有的設計,指向的最終面是不賺錢的。以前最好的信託是煤礦、礦産信託。因為這個産業一直往前走,處在一個好的週期,大家都賺錢。現在我們看到的信託風險不是已經披露出來的一兩個違約風險,而是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實質性違約。還有很多基礎設施的信託,當然背後是政府項目的好説。但如果是那些市場化的項目,都有可能會出問題。
所以影子銀行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它在資産負債表設計的時候,你看起來好像沒有債務,事實上絕大多數都是債務。名義上是股權信託,實際上大部分是你肯定要還錢的。這個風險相當大。
還有一個房地産的問題。今年房地産也很微妙,現在很多人講一、二線城市沒問題,三、四線會出問題。如果經濟逆轉的話,可能會出現全面性的問題。當然,我們預期中國房地産到2017年會出問題,那時候産能過剩,房子比人還多。但是2014年很微妙,首先能不能扛過錢緊。現在我們全面收緊房地産方面的信貸。去年12 .2萬億的資金已經創了新高,在經濟逆轉的情況下,有多少房地産公司可以扛住。1-2月份一線城市已經為房地産開市搖旗吶喊,北京批了好幾個高價樓盤來刺激老百姓買房,最高的每平方米9 .5萬元。但是去年的時候,為了那個數字好看,4萬元以上就不批了,今年全部批,又放了很多地,目的是對抗這個預期的逆轉,讓大家仍然對整個房地産有信心。
但是房地産的信心建立在三個方面:從過去十年來看,第一個是貨幣,負利率加貨幣的大量投放,這是導致房價上來的主要原因。2014年會不會?我覺得不會,中國的貨幣政策跟著美聯儲走。房地産第一個引擎熄火。第二個引擎,這麼多年講的經濟高速增長,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投資拉動20%是靠房地産。現在大家去看房地産,2013年的房地産非常好,房地産投資增速也沒有超過20%。按照我們的預期,正常的房地産投資10 %就能夠避免産能過剩,超過20%是非常嚇人的,現在仍然是高位運作。經濟增長下滑,房地産投資增速不可能太高。第三點是需求,這個需求的原因來源於兩個需求:一個是住房需求。中國的每人平均居住面積,考慮到商品房、福利房、小産權房,加起來算一下,最起碼超過40平方米。40平方米超過日本、法國、德國的每人平均居住面積。
按照房地産的基本規律,每人平均超過35平方米,房地産就要熄火,我們現在是40平方米。現在很多人説一旦不動産推進,房地産資訊聯網了,房價就要大降,背後的邏輯是房子夠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資訊。目前來講,房子的嚴重供給不足已經結束。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如果經濟減速,再加上整個住房的需求,供需基本平衡,意味著房地産的三大引擎要畫上句號。
今年很微妙,但是總體來講,如果改革的決心很堅定,我們能夠妥善處理各種問題,中國的未來就沒有問題,不僅沒有大問題,小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中國下一個真正的增長點仍然在人口,人口如果不增長,就會陷入日本的麻煩。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已經開始下降,中國勞動力人口已經低於印度。從長期來看,這是最大的隱憂。
關於馬光遠:
馬光遠,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産業經濟學博士後。現任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