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經濟半年報:環保産業全面發力 年營業收入約達3萬億

2014-07-28 11:26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央廣網北京7月2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身邊流過的污水溝,到腳下糧食絕收的土地,再到吸著嗓子疼的空氣,這些環境問題近年來頻繁爆發。怎樣在讓在發展的同時,更注重環境的保護越來越成為中國的首要命題。可以説無論是基於資源、環境的現實壓力,還是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環保産業都被寄予了厚望。作為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角色,環保産業交出了怎樣一份半年報?

  在青島綠島環保集團工作的劉建庭感覺,今年以來,企業的技術有了市場。就在正在舉行的2014世界園藝博覽會上,他們的技術在半集中式資源再生利用示範中心展示給公眾,世園會周邊近70萬平方米區域內的酒店、居民産生的餐廚垃圾和生活污水在在這回收實現迴圈利用。

  劉建庭:首先這個進來的水,設計是全部用於回用,沒有排放的,再有一個就是,産生的餐廚垃圾,消化之後産生沼氣,沼氣用來發電和燒鍋爐,發酵完了這個底料,脫水之後用來作土壤改良劑。

  市場認可,政府也成了環保企業的消費者。為了保護被譽為“美酒河”的赤水河,貴州在懷仁名酒工業園區推行企業排污第三方治理。一家來自廣西的水務拿下了這份單子。今年以來,以往小酒廠偷排的情況不見了,工業園區排污達標率從70%提高到99.7%。項目負責人何艷兵:

  何艷兵:小酒廠他就是建了污染設施,但是也不能正常運作,一個是技術問題,第二個他的公益針對性都不是很強。

  事實上,第三方治理正是政府推動環保産業發展和環境治理升級的雙贏之道。在國務院今年發佈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中要求,在今明兩年,完善節能服務公司扶持政策準入條件,在污染減排重點領域推行第三方治理。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巡視員胥樹凡:

  胥樹凡:(我們在)在江西,廣州,山東等地我們都進行了試點,現在,環保服務業發展是年增長30%左右,而且是已經呈現了超過環保産品發展的趨勢,未來可以説發展的前景廣闊。這都將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作用。

  而“政府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目前正在向更深層次領域發展。胥樹凡介紹,未來,這將作為一項環境治理領域的基本措施。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關於做好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的指導意見》,預計將很快發佈。

  胥樹凡:通過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就改變了過去政府買設備,買技術但就是買不到好的環境品質的弊端,真正來購買環境品質一個實實在在的效果,這一方面提高了政府投資的效率,也能促進環保企業,環保公司來提高技術,達到環保産業發展的目的。

  截至目前,我國環保産業從業機構約有2.4萬家,年營業收入約為3萬億元。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到2015年,全國節能環保産業的産值要達到4.5萬億美元,産值增速要保持在15%以上。這個目標如何實現?

  上市公司科達節能董事長邊程坦言,目前環保産業市場很大,但是因為一些環保標準還有待清晰,環保企業還沒法一下子吃飽。比如説目前國家對於高效集中用煤的標準不明確,所以他們的清潔煤氣設備在推向市場時找不到明確的目標。

  邊程:就是我們現在有幾十單生意,幾十個億的合同都在談之中,但是談的過程中,大家都不清晰,到底什麼廠子可以用,集中(用煤)集中到什麼程度才可以用,這些更清晰之後就非常好操作了。

  針對這個問題,在今年以來,環保部等主管部門先後出臺了數十個新標準,新措施,為環保企業發展掃清障礙。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在加快制定有關第三方治理及相關環保産業政策的修改。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馬榮:

  馬榮:加快改革進程,完善財稅,金融,投資等相關政策的支援,發改委還在牽頭制定第三方治理的改革措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環保産業發展將是未來中國的一篇大文章,國家不斷加大對綠色環保産業的投入,正是著眼現在,呵護未來的舉措。

  李稻葵:要鼓勵地方政府投資主體真正在綠色環保投資下功夫,投資一些綠色的環保的生産能力,替代那些黑色的污染的生産能力,這是一片大文章,這篇文章做好了,不但能夠保增長調結構,而且能夠帶來環境效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