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支付寶錢包攜住建部打造"未來公交" 手機可代替公交卡

2014-06-19 09: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支付寶錢包攜住建部打造“未來公交”手機可代替公交卡

  中新網6月19日電 近日,支付寶錢包在首屆城市建設資訊技術産品博覽會上對外宣佈了自己的“未來公交”計劃,聯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發佈了該計劃的一期産品——城市一卡通,該産品能讓用戶把隨身的手機變成一張通行全國35個城市的公交卡。

  這是支付寶錢包繼“未來醫院”計劃後推出的“未來公交”計劃,是其“未來”戰略的又一重要佈局。這一計劃旨在輸出支付寶和阿里巴巴集團在支付、用戶、技術等方面的積累,提升公交行業服務水準,打造全新的公交體系,方便百姓出行。

  住建部和支付寶聯手 手機變卡暢刷35城市公交地鐵

  “嘀”的一聲,公眾手中用於體驗的手機,刷開了被搬到博覽會現場的公交閘機。更神奇的是,現場其他30幾個城市的公交地鐵閘機,拿這部手機靠近一刷,同樣可以暢行無阻。

  讓手機完成這個大變身的正是支付寶錢包“未來公交”計劃一期推出的城市一卡通。通過與支援NFC功能的手機廠商合作,支付寶錢包把手機變成了一張卡。與住建部IC卡應用中心服務的合作,則讓這張變身而來的卡可以在加入住建部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項目的城市間通行通用。

  用戶在使用時,使用支援相關NFC功能的手機登陸支付寶錢包,進入應用中心的“城市一卡通”,申請一張虛擬卡後進行充值,即可使用該功能。

  “國內不同城市間的公交卡往往標準不統一,不能通用,每到一個地方就得辦一張新卡。隨著經濟發展,人員跨區域流動日益頻繁,這種矛盾日益突出。”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主任馬虹説,為解決這一矛盾,住建部2008年啟動了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加入的城市間公交卡可通用互刷。

  不過,由於缺乏空中發卡和空中圈存的平臺,聯手支付寶錢包之前,互聯互通的城市間公交卡雖已通用,但還存在辦卡不方便、異地無法充值等問題。和支付寶錢包合作後,公交公司可以在支付寶錢包中發卡,同時借助其移動支付能力進行空中充值,人們期盼已久的互聯互通真正得以實現。普通用戶出門不用帶卡,充值也不用再排隊。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介紹,目前已加入互聯互通的城市已達35個,包括上海、天津、瀋陽、寧波、臺州等地。

  中期拓展城市數量與公交領域 遠期瞄準雲計算與大數據

  據悉,目前已開發完成支援城市一卡通的手機機型包含OPPON1、N1 mini、Find7這三款,其他支援NFC功能的手機廠商正積極調試中。按照“未來公交”計劃的規劃,預計到年底,市面上主流帶NFC功能的手機多數都將接入。屆時,加入互聯互通的城市也將達到60個,離一個手機坐遍全國公交、地鐵的目標將更近一步。

  支付寶O2O事業部總經理王麗娟表示,在“未來公交”計劃中,支付寶錢包被定義為能力輸出者,把自身和阿里巴巴集團多年來積累用戶資源、以及移動支付、雲計算、大數據、數字地圖方面的能力開放給手機廠商和公交部門,共同來提升公交行業的服務水準。

  王麗娟表示,公交部門或是其他行業參與者自建APP去推廣相應服務的話,面臨著支付不暢,用戶推廣成本過高等問題。支付寶錢包用戶數超過1億,連接了國內180多家金融機構,有著強大的資金渠道優勢,這些可以給公交行業的智慧化插上翅膀。

  住建部方面介紹,支付寶錢包推出的城市一卡通業務,是建立在住建部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相關統一標準的基礎之上的,未來支付寶錢包、住建部相關部門以及通卡運營單位在通卡領域的合作範圍將會更為廣泛。

  據悉,在加入互聯互通的城市中,一些地方的一卡通已經可以用於公共自行車、輪渡、計程車等業務。“未來公交”計劃在不久的將來,跟這些領域的合作夥伴一起實現服務的打通,用一個手機乘遍全國各地的各種公交工具。

  而從長期來看,隨著雲計算和大數據等能力的接入,“未來公交”計劃將帶動整個公交行業的服務水準、用戶體驗進入一個新階段。對積累的用戶數據進行雲分析後,公交部門可以提升線路設置的科學性,大幅提升運力,減少某些線路“擠死”,某些線路“空死”的情形。而對普通用戶來説,則可以根據數字地圖在手機上隨時查詢周邊的最佳公交路線,以及行駛中的公交工具與自己的距離等。(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