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 尚待更多細則

2014-06-09 10:01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近日發佈《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核心在於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關鍵在於建立與企業職工一樣的社會保險制度,打破退休金的利益捆綁,實現人才流動。

  不過,錢從何來,成了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其次是對員工進行分類。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産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從事公益服務的再根據是否能由市場解決細分成兩類。分類改革的方向是,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為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

  以員工分類則分為存量和增量,存量按照不同工齡又有不同類型。其實,對於增量改革都好辦,無論是那種類型的事業單位,新員工按照新標準、新的考核制度來就可以了。生産經營性事業單位從收入裏面繳存社保。對於承擔行政職能及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則可採用財政撥款的方式。難點在於存量改革。有高校老師表示,現在方案還沒有出來,內部通氣會稱,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改革將採用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

  既然要打破雙軌制,對於存量員工,不管工作年限多久,繼續由財政買單給予退休待遇應該不合適。如果並軌,首先應該測算其養老保險賬戶應有資金多少,然後補齊其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資金?對於3000多萬事業單位員工來説,這可是個大數,數千億甚至萬億級別。

  統籌部分是單位繳還是財政撥款,個人賬戶部分是個人、單位補繳還是還財政補貼,是一次性補齊還是逐漸充實,目前均沒有一個定論。

  如果還是財政補貼,它只是讓事業單位的隱性福利顯性化,更加公開透明,但改革的意味則弱一些。如果由事業單位自籌,按照不同類型,部分單位可能沒有能力,有些則可能改變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性質,變相漲價,降低品質。如果佔用現有養老保險存量基金,對企業職工顯然是不公平的,甚至説是一種掠奪。

  不管如何,此次條例算是事業單位改革中的一大突破,尚需更多配套細則的明確,而人事只是事業單位改革中的一環,後續的改革路還長。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