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背景、內涵與途徑

2014-01-14 15:0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胡鞍鋼,鄢一龍,楊竺松: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背景、內涵與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所罕見的發展奇跡。到2012年,中國已經實現了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貨物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二位、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研發(R&D)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申請發明專利數居世界第一位的發展績效,〔1〕我們稱之為“中國奇跡”。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也積累了大量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不可持續”,即工業化(重工業化)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高消耗、高投入和高排放特徵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以及低附加值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世情、國情都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既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又面臨各種國內外嚴峻挑戰,但是機遇大於挑戰,我們有能力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機遇。

  中國經濟創造新的戰略機遇的關鍵,就是全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2013年3月“兩會”以來,新一屆政府的基本思路就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用勇氣和智慧推動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2〕

  那麼,為什麼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有什麼歷史脈絡?有什麼國內外背景?什麼是中國經濟升級版?它的內涵是什麼?有哪些步驟?如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它的戰略抓手是什麼?

  本文圍繞如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個主題討論和分析,並提出設想和建議。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大背景;第二部分是對“十二五”時期(2011-2012年)主要指標實施進展的中期評估和初步評價;第三部分是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內涵及步驟;第四部分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八大“引擎”,共同驅動。一、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中國

  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歷史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過程,如同中國經濟發展版本,需要經歷一個不斷升級、不斷“打補丁”、不斷自我調整的過程。“升級版”的概念最初源自IT行業。IT技術的更新換代往往以軟硬體“升級版”産品的問世為標誌,它是對前一版本進一步開發、“打補丁”、完善功能,因此“升級版”産品也具有功能更強大、性能更卓越、用戶需求響應更充分、用戶體驗更友好等特點。在經濟升級這一重大問題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具有豐富的歷史記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先後經歷了兩次大的升級:

  第一次是改革開放初期。這次升級旨在尋求一條發展經濟的新路,著力建立“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3〕為迎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奠定了基礎。這一次經濟升級的戰略著眼點是通過繼續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開始了三大戰略轉變,〔4〕使得中國國民經濟建設開始擺脫計劃經濟時期長期形成的傳統模式,初步擺脫了經濟的大起大落,轉向更為穩定的增長;初步改變了長期以來重積累、輕消費的傾向,二者協調性增強;由片面發展重工業初步轉向産業結構更協調的增長;由數量擴張初步轉向品質提高;從人民生活改變緩慢初步轉向人民生活快速提高;從相對封閉的經濟體轉向初步開放的經濟體。這一次經濟升級,使得中國走上了一條注重效益、人民得到實惠的新路,也標誌著中國經過三十多年艱辛探索、幾經曲折,開始找到一條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國民經濟發展道路。在這期間也出現多次高通脹和大起大落的情況。〔5〕

  中國經濟的第二次升級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對“九五”計劃提出推進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即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中國經濟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嚴重的外部衝擊影響下,避免了經濟發展的“大落”或嚴重衰退,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與此同時,從低品質、高增長轉向高品質、高增長,從高資本投入、高增長轉向資本投入相對下降、高增長,從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高增長逐漸轉向低能耗、少污染、高增長。1995-200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32.9%提高到39.0%,提高了6.1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比重由24.8%提高至27.5%,提高了2.7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率由40.3%下降到35.3%;能源消費量增長率只為1.1%,而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為負增長。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及産業結構戰略調整方面初戰告捷。〔6〕從計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九五”計劃實施“答卷”取得75分。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非一帆風順的,也不是沒有曲折的。“十五”期間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的設想未能實現,“九五”時期已經初步轉變的經濟增長方式又出現向高消耗、重污染、低就業的舊有模式的逆轉。〔7〕從計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十五”計劃實施“答卷”取得64.3分。

  “十一五”規劃作為科學發展觀提出後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基本公共服務水準、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産形勢大幅好轉,地區間發展差距開始縮小,消費對GDP的貢獻有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環境品質有所改善,單位GDP能耗快速下降,〔8〕經濟發展方式初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但是在此期間工業(重工業)主導,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從規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十一五”規劃實施“答卷”取得86分。

  這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既是一場“持久戰”,又是一場“攻堅戰”,需要打破對傳統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與路徑鎖定,具有過程的複雜性和任務的艱巨性,很難畢其功於一役。〔9〕

  歷史經驗表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版本”每隔一段時間(十年或二十年)就需要一次升級,一方面需要解決前一段經濟發展所積累的問題和弊端,另一方面更需要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新的形勢和大勢所趨,旨在“兩個提升”:一是提升中國經濟發展品質、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二是提升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的各類資源配置能力、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  從國際環境看,一方面,在全球金融背景危機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原材料及勞動力價格上升、國際市場萎縮等因素影響,使得中國經濟外需減弱、堅持出口導向經濟困難加劇。以內需拉動增長,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成為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引發的環境問題加劇,使得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傳統黑色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從國內環境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現有體制機制間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露,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經濟總量增長步伐等問題日益凸顯,人民對於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更美好的生態環境和更幸福的民生提出更高要求。

  國內形勢的壓力和國際環境的“倒逼”態勢,既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也是重大的歷史性機遇。中國需要主動推進第三次經濟重大轉型,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打造升級版。第三次經濟升級是第一次、第二次升級的歷史延續和進一步深化,並有不同於前兩次特有的含義。

  打造經濟升級版的構想,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發展思路的繼承和延續。這一構想,既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化和拓展,這就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中國自古就有“綱舉目張”的治國之道。漢·鄭玄《詩譜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毛澤東講:“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毛澤東:《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1953年11月4日),《毛澤東文集》第六卷,30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抓住了實現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的“牛鼻子”,找到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的“突破口”。

  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對“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和實施進展情況進行中期評估,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原標題:胡鞍鋼,鄢一龍,楊竺松: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背景、內涵與途徑

  二、對“十二五”主要指標實施

  進展的初步評估  從“十二五”時期頭兩年的實施情況來看,“十二五”規劃的主要指標完成情況比較理想。在28個實際指標中,完成進度為提前完成的有1個(城鎮化率),進度超前的有17個,其中,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兩項指標缺乏近兩年年度數據,但根據我們的估計,這兩項指標進展順利。進展順利的有3個,累計佔到指標總數的75%;完成進度為略有滯後的有3個,明顯滯後的有4個。我們預計到2015年,28個指標中有25個指標可以順利完成,它們是截至目前提前完成、進度超前、進展順利和略有滯後的24個指標,以及目前完成進度為“明顯滯後”的“城鎮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設”指標,共計25個指標。其中“城鎮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設”指標如按開工套數計算則為進度超前,如按建成套數計算則為明顯滯後。但考慮到工程建設週期,當前建成套數的滯後應不影響2015年目標的如期實現。完成率達到89.3%,這可能是歷史上完成率最高的五年規劃之一。根據我們計算,歷次五年計劃主要指標完成率為:“一五”為84.4%,“二五”為0,“三五”為46.9%,“四五”為34.6%,“五五”為31.3%,“六五”為84.8%,“七五”為71.4%,“八五”為92.6%,“九五”為75.0%,“十五”為64.3%,“十一五”為86.4%。見鄢一龍:《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之手》,第173-174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餘下3個指標(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減少)完成比較困難,但經過努力,也不是不可能全面完成。

  我們的研究表明:“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科學發展主題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主線的戰略目標取得了重要進展。中國經濟已從“十一五”時期的“初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發展到“十二五”時期的“基本納入”科學發展軌道。

  首先是“兩個同步”目標超額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開始縮小。2011和2012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9.0%和11.0%,均明顯高於GDP年平均增速8.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2個百分點。

  其次,民生指標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大類下9項實際指標除城鎮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存在一定程度滯後、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無統計數據外,其餘7項涉及收入、就業、社會保障、健康等內容的指標全部為提前完成、進度超前或進展順利。

  第三,資源節約型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單位GDP能耗繼續保持下降,兩年累計下降5.5%。除氮氧化物外的三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蓄積量持續提高。耕地保有量微有下降但仍保持在紅線約束水準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明顯降低。

  第四,創新驅動戰略順利實施,創新能力大幅增強。2012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件)到達3.23件,已經接近2015年目標(3.3件),研究與開發試驗經費支出佔GDP比重迅速提高,達到1.97%,這意味著 “十二五”規劃的末期目標(2.2%)將能夠提前完成。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十二五”時期前兩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2011-2012年經濟年均增幅為8.5%,比整個“十一五”時期下降了2.7個百分點,與“九五”時期的8.7%相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前提條件,而民生、資源環境和科技創新等方面持續的、更大幅度的改善,反映了經濟增長品質明顯改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了預期效果。

  同時,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制約發展的長期性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經濟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科學發展的基礎尚不鞏固。整個規劃的28項實際指標中完成進度明顯滯後和略有滯後的指標共7項,其中歸屬“資源環境”大類中的有5項。總共有四個方面的滯後:

  第一,産業結構調整略有滯後。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4個百分點,但仍略滯後於進度要求(到2012年應達44.8%)。

  第二,發展清潔能源、節能與碳減排進展滯後。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兩項指標完成率均明顯低於40%,後者甚至達不到階段目標的十分之一,完成情況明顯滯後;單位GDP能耗兩年累計下降5.5%,指標完成情況略有滯後,完成率接近35%,低於40%的約束性指標。

  第三,主要污染物減排進展滯後。除化學需氧量排放和氨氮排放減控進度超前外,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10年下降3.1%,完成進度略有滯後,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2012年比2010年增加了2.8%。  第四,保障性住房建設滯後。從保障性安居住房建成套數看,從2011年至2012年兩年間,全國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24萬套,基本建成1033萬套,完成率僅為28.7%,低於40%的進度要求。

  “十二五”規劃的中期進展情況表明:“十一五”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快,進一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但是成效還尚未鞏固,存在反覆和逆轉的可能。這就需要進一步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基本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原標題:胡鞍鋼,鄢一龍,楊竺松: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背景、內涵與途徑

  三、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內涵及步驟

  那麼什麼是中國經濟升級版呢?我們認為,經濟升級版也是經濟發展“上軌道”的過程,就是從已有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軌道轉換到新型的、更加平衡、更加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上。確切地講,就是從“加快發展”的軌道轉向“科學發展”的軌道,從不公平發展的軌道轉向公平發展的軌道,從“黑色發展”的軌道轉向“綠色發展”的軌道。從十年前黨中央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成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開端,經過“十一五”規劃五年實踐和“十二五”規劃前兩年實踐看,特別是中國成功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經驗看,中國已經具備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條件,這就需要“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新一屆國務院成立之後,更加明確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基本思路。2013年3月17日總理記者招待會,李克強首次提出“中國經濟升級版”概念。3月25日與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的境外代表座談會上,李克強再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強在江蘇、上海等地調研考察時強調,“要用開放促進改革,要以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目前,各方都對這一思路進行調查研究、深入探討,廣泛徵求意見。對此,我們提出如下設想和建議: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立足擴大內需和消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增強創新動力,促進綠色發展,持續改善民生,共用發展成果,到“十三五”規劃結束時,建立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環境友好、分配公平、民生幸福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體系。從內容要素看,中國經濟升級版應具備如下特徵:

  一是協調發展。産業發展更加協調,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經濟需求拉動因素更加協調,消費需求比重進一步上升;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中西部與東部經濟發展進一步趨同;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城鄉一體化基本實現;國際國內發展更加協調,有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國際收支更加平衡。

  二是創新驅動。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增強,基本建成創新型國家,成為世界創新強國;創新機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創新的經濟活力和潛能進一步激發,創新成為經濟增長和産業優化升級的最大動力;創新型人才培養取得重大進展,創新型人才數量和品質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三是綠色發展。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將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要環境特徵,經濟活動創造的生態盈餘大幅增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特點突出。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資源迴圈利用體系全面建成,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與經濟增長脫鉤,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國土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與自然共處更加和諧,逐步建成美麗中國。

  四是共同富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0〕明顯提高,收入分配機制更加公平、更加完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不同行業及領域勞動者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基尼系數持續下降,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達到較高水準,基本社會保障全體人口全覆蓋。

  五是人民幸福。城鄉勞動力就業充分,服務業吸納就業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當前民生相關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人民群眾呼吸潔凈空氣、喝乾淨水、吃安全食品”〔11〕有可靠保障,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提高,人民發展需求得到更大滿足,社會管理水準和成效明顯提高,因社會矛盾激化導致衝突性、群體性事件數量明顯減少,社會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

  總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要平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各類矛盾凸顯期,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三大系統從惡性迴圈向良性迴圈的轉變,實現系統間關係更加協調,全面提升國民凈福利水準。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先後需要經過三個五年規劃:“十一五”時期是“初步轉型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初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十二五”時期是“攻堅轉型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納入”科學發展軌道;“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升級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因此,我們建議“十三五”規劃的主題是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主線是打造經濟升級版。

  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八大“引擎”

  如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就需要我們應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的基本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面推進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八大“引擎”合力驅動,這也是八個方面的工作抓手:

  第一,堅持“好字當頭、好字優先”的方針,打造經濟升級主心骨。這就不同於過去的“快字當頭、好字優先”的方針,進一步推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部署,不宜貿然出臺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以免造成新一輪的“大幹快上”,造成經濟發展方式的重新逆轉。短期經濟的適度放緩,是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必要的條件,只有轉型才有出路,只有轉變才有光明的未來。以“十二五”時期經濟減速兩個百分點左右的必要代價,換來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經濟增長品質高,經濟成本代價低,這不僅是值得的,也是極大的好事。

  第二,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打造經濟升級新動力。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充分激發創新活力。不斷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實現全面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科技水準。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向優秀企業集聚,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促升級,以創新贏得競爭,以創新贏得未來。實施智慧財産權戰略,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執行力度,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國製造”軌道進入最大規模的“中國創造”軌道。

  第三,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打造經濟升級主引擎。將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協調城鄉、改善環境的主要抓手。走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四化同步、城鄉一體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四化同步”破解城鄉“四元結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12〕繼續推進工業化,使工業化繼續成為城鎮化的核心推動力,並能夠“武裝”農業生産、促進農村發展,使工業和農業相互協調、共贏發展。繼續推進資訊化,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使資訊化成為推動工業化升級的核心力量,併為城鎮化中城鄉治理和社會管理提供資訊平臺。最終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並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相互協調發展。落實在城鎮化相關政策上,就是要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民工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避免城鎮化過程中貧民窟等“城市病”的發生,促進城鄉差距不斷縮小。

  第四,培育不同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經濟升級新支柱。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促進生産要素合理流動,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逐漸形成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快速崛起、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基本格局,繼續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按照主體功能區建設規劃佈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以培育不同地區新興城市群為主要抓手,以大城市群建設為主體,以中小城鎮建設為重點,以綜合交通網路和資訊網路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連接起來。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13〕

  第五,大力推進綠色革命,打造綠色經濟升級版。〔14〕要充分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社會福利不斷改善和生態資本不斷積累。要通過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社會三方面關係,建立激勵相容的綠色改革機制。要以綠色賬戶核算為基礎,綠色規劃體系為框架,為綠色發展提供頂層設計。要完善綠色法規體系,提高綠色資訊有效性,加強政府部門綠色監管能力;要推行綠色價格和綠色財稅改革,建立生態補償制度;要加大綠色投資力度,形成綠色金融平臺,促進綠色産業發展;要鼓勵綠色技術創新,樹立行業綠色標桿,實施行業綠色標準;要加強綠色宣傳,弘揚綠色理念,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風尚;要推動全球綠色貿易,主動進行國際綠色合作,為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貢獻。

  第六,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打造經濟升級新抓手。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按照集聚發展、強化輻射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生産性服務業區域佈局規劃及政策。對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給予與工業開發區相同的政策扶持,引導生産性服務業在區域間形成分工協作體系和特色産業集群。重點加強産業集群生産性服務功能配套設施建設,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服務企業予以信貸支援,支援中小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規範服務市場秩序,取消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項目,保護自主創新。鼓勵製造業與生産性服務企業間實施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逐步將企業發展重點集中于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品牌運作,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做大做強。

  第七,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釋放改革新紅利。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強化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職能,切實推進從經濟增長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改革幹部工作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進一步轉變各級政府增長理念,淡化“GDP崇拜”,弱化GDP指揮棒職能,在政府考核以及官員晉陞中引入如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等多種衡量指標,減少經濟增長指標比重,使各地方官員從“GDP競賽”轉向“科學發展和節能減排競賽”。要繼續深化資源型産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資源性産品價格機制和環保收費制度,大幅度減少要素價格扭曲的經濟成本,提高能源資源生産率。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要全面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增強金融市場功能。

  第八,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創造開放新紅利。〔15〕主動降低關稅水準,擴大進口貿易,建立與世界分享的“中國市場”;對最不發達和低收入國家要“先予後取”、“多予少取”,甚至可“只予不取”,實施零關稅待遇、增加促貿援助、提供人才培訓,讓發展中國家收穫“中國效益”;進一步開放國內服務業市場,推動國內服裝業轉型升級,建立世界服務貿易強國,為世界提供“中國服務”;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一批世界水準的跨國公司,一批業內領先的創新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中國形象”;積極推動綠色發展,主動參與減排承諾,大力推動農業的精細化發展,保證糧食供應,在國際社會繼續代表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為世界提供“中國保障”。

  上述八項措施緊密關聯、相互支援,是彼此不可偏廢或缺失的有機整體;八大“引擎”合力驅動,才能成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其中:“好”字當頭是發展經濟的“靈魂”,不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接受並正確看待經濟增速的適當放緩。科學有序推進城鎮化建設是主引擎,通過城鎮化建設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內生力量。綠色發展是基本約束,在綠色發展框架下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系統和諧互益,協調發展。産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是基礎,確保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品質提高,競爭力和持續發展潛力增強。體制機制改革是“保障”,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營造更適宜、更完善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旨在強化外部支援條件,為國內經濟發展營造互利共贏的全球格局。

  成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將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邁向一個更加綠色、更加公平、更加“以人為本”的新軌道,為確保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長遠的、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2012年世界智慧財産權指標》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國家智慧財産權受理來自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52.6412萬件,超過美國的50.3582萬件,成為世界第一〔Z〕.新華社上海2013年5月23日電.

  〔2〕李克強.用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29/c_115215183.htm.

  〔3〕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共産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過)〔EB/OL〕.中國共産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378/4429522.html.

  〔4〕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建國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重要文件彙編〔Z〕.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318.

  〔5〕胡鞍鋼.中國經濟波動報告〔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6〕胡鞍鋼.談“九五”期間經濟增長模式轉變〔R〕.國情報告,2000,(77).

  〔7〕鄢一龍.“十五”計劃目標完成程度歷史比較〔R〕.國情報告,2005,(55).

  〔8〕胡鞍鋼,鄢一龍.中國:走向2015〔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30-36.

  〔9〕胡鞍鋼.“十一五”規劃實施“答卷”取得86分〔J〕.2011,(9).

  〔10〕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7.html.

  〔11〕李克強.用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29/c_115215183.htm.

  〔12〕胡鞍鋼,馬偉.現代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從二元結構到四元結構(1949—2009)〔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12,(1).

  〔13〕徐紹史.中國城鎮化率與世界平均水準相當〔N〕.人民日報.2013-06-27.

  〔14〕胡鞍鋼,郎曉娟.未來十年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改革〔R〕.國情報告,2013,(5).

  〔15〕胡鞍鋼,楊國良,鄢一龍.打造開放升級版,創造開放新紅利〔R〕.國情報告,2013,(25).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