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討論稿)》。
政治局常委均出席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會議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出臺的“三農”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會議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我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幹部要了解農作物種類和節氣
會議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各級領導幹部都要重視“三農”工作,多到農村去走一走、多到農民家裏去看一看,真正了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以農業為主産業的市縣鄉鎮幹部,要熟悉農業、了解農業,要懂農作物的種類和品質、節氣、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據新華社
糧食安全
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關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會議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要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産區抓糧有積極性,要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産掛鉤機制,讓多生産糧食者多得補貼,把有限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解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説,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搞好糧食儲備中央承擔首要責任
會議提出,搞好糧食儲備調節,調動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有效利用社會倉儲設施進行儲糧。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負責,中央承擔首要責任,各級地方政府要樹立大局意識,增加糧食生産投入,自覺承擔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善於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把握好進口規模和節奏。高度重視節約糧食,節約糧食要從娃娃抓起,從餐桌抓起,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目前到了重塑糧食安全戰略邊界的新階段,應抓緊建立基於全球視野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機制,突出重點,有保有放。
食品安全
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關於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會議強調,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産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産品品質抓好。要把農産品品質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産”出來的,要把住生産環境安全關,治地治水,凈化農産品産地環境,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對受污染嚴重的耕地、水等,要劃定食用農産品生産禁止區域,進行集中修復,控肥、控藥、控添加劑,嚴格管制亂用、濫用農業投入品。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要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使權力和責任緊密掛鉤,抓緊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儘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産品和食品安全資訊追溯平臺,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藥、出重拳、絕不姑息,充分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證人們對産品品質的信心。
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隨著生産能力提高,數量已經不成問題。難在品質,回應百姓需求、解決社會性問題,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要治理農業生産源頭,實行標準化生産,嚴禁濫用農藥化肥等投入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認為,今後,從田間到餐桌,從源頭到生産加工、流通等環節,整個産業鏈要有嚴格的安全生産規範,要更加完整、系統、安全,實現全覆蓋。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