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肖鋼這一年:資本市場完成政策預期的秩序重建

2013-12-24 09:37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是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要把證監會的“主營業務”向監管執法轉型、“運營核心”向事中事後監管轉移。監管者要做市場之手“小指”

  □ 全面部署稽查執法工作、新增600名執法人員、快速查辦大案要案:嚴打內幕交易、懲治欺詐發行、實行史上最嚴厲的IPO財務核查,市場送外號“肖鐵錘”

  □ 對證券法修訂提出三大法理邏輯:以公眾投資者利益保護為基本價值取向,以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為核心,以行為統一監管為原則;“修改後的證券法應是一部市場運作法,而不是市場管制法”

  □ 解決當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沒有別的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市場化改革:發行體制改革意見出臺,向註冊制過渡;優先股試點;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覆蓋全國

  今年3月,肖鋼走馬上任證監會主席一職。不久,市場便送給他一個“肖鐵錘”的稱呼——嚴打內幕交易、懲治欺詐發行、實行史上最嚴厲的IPO財務核查,“重典治市”令投資者拍手稱快!

  其實,2013年肖鋼留給資本市場的,不僅僅是這些。

  這一年裏,資本市場完成了政策預期的秩序重建,形成了部分關鍵改革節點的頂層設計或路徑選擇,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核心指向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賦予資本市場自身的市場化改革以更重使命和更廣空間。

  證監會內部人士評説肖鋼:低調、謙和,作風樸實,但“在做事上不含糊、非常果斷”。市場也確實看到了肖鋼熟慮而後動:提出以“寬進嚴管、加強執法”為監管轉型著力點的部署,道出監管者要做市場之手“小指”,全面部署稽查執法工作、結構性新增一倍執法人員、快速查辦大案要案。

  這一年裏,市場期盼已久的改革終於成為“看得見的未來”:優先股來了,註冊制近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羽翼漸豐,《證券法》修法獲得實質性進展…… 這一年高屋建瓴,也細微知著。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目標的改革新出發,留下了解決突出問題與做好頂層設計並行的紮實腳印。市場化不是烏托邦,理想正在照進現實。

  2013年,是一個完成過渡、啟動再佈局的轉折年,意味深長。路漫漫兮其修遠,這一年的結束,更像一個開始。

  低調為人 果斷做事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於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決定了無論誰掌舵證監會,資本市場的改革航向都是確定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掌舵人風格不同,改革推進的方式也會存在差別。

  回看2013年3月證監會主席肖鋼到任之初,市場各方的種種疑慮和猜測,難免讓我們的視線有所模糊。而經過9個月的“肖鋼時間”,我們已經逐漸理解,並看清了資本市場新一階段改革發展的通路與去向。不知不覺,整個市場已完成了政策預期的秩序重建。

  “感謝媒體及市場對肖鋼主席的關心,上任兩周以來,主席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時,一直在進行調查研究。將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3月29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在例行新聞通氣會上如此回應各界關切,也打消了部分市場人士對已推進改革可能面臨推倒重來的疑慮。

  此後相當一段時間裏,肖鋼赴證監會系統內各單位進行調研,在市場的密切注視中保持著沉默。“肖主席主要是聽取工作彙報,實地調研工作開展情況,並認真進行記錄。他談得很少。”當時,記者從多個會管單位相關負責人口中聽到了同樣的話。

  這些一線調研資料,成為推行後續改革的重要參考。與此同時,“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各項既定改革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4月至7月間,2013年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召開,落實新基金法的系列配套規則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IPO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檢查按步驟推進,中金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獲批……

  市場擔憂的,因監管部門換帥而引發的改革不適甚至斷層,被消解于無形。

  “肖主席為人低調、謙和,作風很樸實,但在做事上不含糊、非常果斷。他有改革者的威嚴,很善於研究問題,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證監會內部人士這樣形容肖鋼。

  務實的改革者,經過廣泛調研,深思熟慮而後動。

  8月1日,肖鋼題為《監管執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的署名文章在《求是》雜誌刊發,明確提出“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是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要把證監會的“主營業務”向監管執法轉型、“運營核心”向事中事後監管轉移。

  這篇署名文章不僅引發市場關注與熱議,也被解讀為“肖氏改革”的啟幕之作。此後,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加強市場法治建設及監管執法,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成為肖鋼在署名文章、公開及內部講話中的三大核心內容。

  這“三大核心”共有推動市場化改革、推動監管轉型的基礎精神,並全面貫穿在了我國資本市場後續改革實際當中。

  8月中旬,《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稽查執法工作的意見》下發,這是證監會首次針對稽查執法工作下發專門的工作規章。為保落實,證監會在原有編制基本不增加的基礎上,結構性新增600名稽查執法人員。10月起,各地派出機構全面獲得行政處罰授權,證監會執法觸角向下延伸至監管一線。

  法制建設與法治實踐並駕齊驅。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10月底公佈,《證券法》修訂被列為一類項目。具有法學碩士學位背景的肖鋼對《證券法》修訂提出三大法理邏輯:以公眾投資者利益保護為基本價值取向,以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為核心,以行為統一監管為原則;“修改後的《證券法》應是一部市場運作法,而不是市場管制法”。

  11月末以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重大政策密集落地,發行體制改革意見正式稿與徵求意見稿相比變化顯著,體現了註冊制改革的深層邏輯;優先股試點早于預期推出,試點期公開發行圈定三類情況,凸顯了服務經濟轉型升級、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意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全國股轉系統”)覆蓋全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範圍得以大幅延展。

  市場改革發展的“新氣象”正隨新年而來。

  今年5月初,肖鋼在青年節前夕寄語證監系統青年,希望“每一位證券期貨監管者都做‘中國夢’的踐行者”,“對資本市場歷史勤於思考,對市場規律勤於學習,對市場未來充滿憧憬”。

  今天看來,雖然早已告別青年時期,但做資本市場領域的“中國夢”踐行者,思考歷史、認識規律、充滿憧憬,似乎也正是他履職證監會主席後的自我要求與親身實踐之一。

  9個月的“肖鋼時間”,只是個開始。

  改革之遠近:

  問題導向與頂層設計並行

  資本市場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若為資本市場編年,改革舉措必然密布其中。綜觀2013年的資本市場改革,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一條“問題導向”與“頂層設計”並行之路。

  問題導向是方法,頂層設計是方略。兩相結合,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到如今階段所提出的客觀要求。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建設,我國資本市場積累了“通過改革發展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國情市情、循序漸進”的寶貴經驗。

  在此基礎上,肖鋼進一步闡明瞭改革的樸素道理:以問題為導向,著力於矛盾大、困難多的地方,解決突出問題。

  他説“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又説“改革必然觸動利益,是一件冒風險的事,需要勇氣和智慧,沒有勇氣談不上改革,不講究策略和方法,改革也難以成功”,還説“改革的成效要用實踐來檢驗,既要看當前,更要看長遠”。

  什麼是我國資本市場在當前發展階段“困難多、矛盾大”的突出問題?

  審批及備案事項較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場活力的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及價格發現功能不完善;投資功能較弱,投資者回報機制不健全;企業發行與退市機制未完全理順,炒新、炒差、炒殼頑疾未除;多層次市場體系仍待建設;法制建設存在滯後;失信成本較低,企業財務造假頻發,仲介機構執業能力、勤勉盡責水準有待提高;中小投資者權益維護及權利主張渠道還十分有限……

  ——長期參與及觀察我國市場發展的人們,能夠開出這樣一個具有相當共識的清單,這張清單也同樣放在決策者的辦公桌上。

  然而,作為一個仍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的發展中市場,我國資本市場有其自身的市情特徵和改革難點,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存在畢其功於一役的通路。同時,隨著改革漸進深水區,改革舉措必然會在更深層面撼動與重構市場業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其中艱難可以想見。

  直面問題,便已走出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那麼,如何做到“既要看當前,也要看長遠”?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肖鋼執掌的證監會,給出的是解決突出矛盾與做好頂層設計並行,遠近結合的改革發展方法論。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0日,證監會正式簽署併發布主席令7個,發佈有關修改或實施部門規章、業務規則的公告47個,就修改或制定業務辦法、意見、指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21次。其中,證監會與銀監會、保監會、財政部等其他部委聯合發佈文件4件。

  2013年,也是近一階段以來國務院直接針對資本市場發展有關問題下發文件數量較多的一年。除已經發佈的優先股試點、全國股轉系統擴容等文件外,涉及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等內容的文件也已在最後的審閱和發佈程式當中。

  資深專家分析,國務院發文直接規範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工作,進一步增強了資本市場的頂層制度供給,同時也向市場傳遞出三個信號:

  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愈發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國務院發文意味著更高的法律效力;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要獲取實效,無法僅憑單個市場、單個部門之力,國務院發文是對更多層面、更多部門協調推進改革的統領與號召;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資本市場改革的內涵和外延均在擴展,在市場運作的基礎法律未修訂完成之前,國務院下發文件為市場改革的推進提供了制度基礎。

  解決突出矛盾與做好頂層設計並行,同樣體現在資本市場改革政策舉措的微觀細節之處。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正式稿11月30日正式發佈實施,意見體現了以資訊披露為核心、弱化盈利能力判斷、逐步向發行註冊制過渡的改革精神,被市場評價為一次直指實質性發審、“觸及了靈魂”的改革。

  其中,為緩解“炒新”、“圈錢”等廣受投資者詬病的突出問題,改革專門設置了老股轉讓、剔除10%最高高報價申購、鎖定期與股價表現掛鉤等條款。雖然也有部分觀點質疑這些條款仍顯示出偏多的行政色彩,但必須看到,行政與市場之手向來共同作用、此消彼長,市場化機制單靠制度建設無法一步到位地形成,市場各參與主體間形成充分博弈與有效約束之前,為最大程度保護中小投資人的利益,行政之手的顯性作用也是客觀需求之一。

  市場化:讓理想照進現實

  “市場化”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不懈努力的改革發展總體方向。其涵義包括開放的市場環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充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實現資源的充分合理配置,及運作效率最大化等。

  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核心指向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在今天賦予了資本市場自身的市場化改革以更重使命和更廣空間,也提出了更高、更為迫切的要求。

  “解決當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沒有別的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市場化改革。”肖鋼出席《財經》年會併發表公開演講時,旗幟鮮明地提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出路,而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綜合改革進程中,市場化又是核心的、是第一位的。

  市場化改革,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它有明確的方向,卻也難以抵達終點。市場化改革不僅涉及制度建設,也涉及上市公司、仲介機構、投資者、監管者等各市場參與主體自身的建設。

  在同一場合,肖鋼提出資本市場“五指理論”,他將市場各參與主體作比一隻手的五根手指,其中證監部門扮演“小指”的角色:小指雖小,禮佛時靠佛法最近,以此表明證監會自身建設貫穿于市場化改革洪流當中,其核心思路在於轉變職能、還權于市場及投資者、維護法律權威。

  監管改革的務實與誠意,通過“五指理論”得以明確闡釋。除了“理論”,我們還看到了更多的改革舉措。

  ——2013年,證監會大力開展透明度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實現了絕大多數行政許可標準、流程、過程資訊的公開可查;在加大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加大了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和披露力度,提高披露時效,對受關切的違法違規案件進行“立案即披露”;同時,針對資本市場是“資訊場”的特點,建立固定新聞發佈會制度,選聘兩名專職新聞發言人,並開通官方微信、微博回應市場關切,加強與投資者互動;下一步還擬探索嘗試公開部分審核會議,接受監督。

  ——年中,證監會從嚴查處了萬福生科涉嫌欺詐發行,新大地、天能科技及相關仲介機構涉嫌違規等一批大案要案,也快速、妥善查處了光大證券異常交易這類資本市場不曾面臨過的新型案件。1到10月,證監會各項主要執法數據全面超越2012年水準,啟動調查案件數量同比增長25%,移送案件同比增長70%。

  ——為進一步簡政放權,證監會還擬將在過去分批次縮減、下放行政許可權的基礎上,對現有行政審批事項進行系統梳理,並進一步取消、下放審批事項。

  ——“五指理論”既為證券監管改革提供了直觀的詮釋,也成為了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最好隱喻:監管者從自身的“市場化”改革出發,傳遞出一個明確資訊——我國資本市場邁向“市場化”的改革之路,必將在更大範圍、更豐富的領域、更深層面鋪開。

  2013年的資本市場,經歷了由原有改革思路到現有改革思路的平穩過渡,在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投資者保護等改革關鍵節點完成了這一時段的政策規劃,打開了制度之門。即將到來的2014年,資本市場將開啟這些市場化改革政策由規劃到落實的旅程,通過實踐檢驗效果。同時,涉及更多層面的資本市場改革頂層設計、政策安排也將在明年漸次落地。

  “市場化”不是烏托邦,而是看得見的未來;市場化改革,將讓理想更好地照進現實。(記者 馬婧妤)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