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一二級市場看似相互分離,實則密切相關。當二級市場步入牛市時,一級市場往往也是資金雲集,需求旺盛。今年3月份以來,二級市場走出一波持續上漲行情 ,在此背景下,一級市場的情況也十分火爆,新股申購凍結資金總額不斷攀升,新股上市後的漲幅更是屢創新高。對一級市場投資者而言,其關心的重點是如何打新收益更高;而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説,則更關心哪些次新股被低估,存在“撿漏”的可能。
前10批新股
平均漲幅超兩倍
去年6月份新股發行(IPO)再次重啟至今年3月份,兩市先後有10批共147隻個股發行並上市。與以往相比,本輪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因窗口指導,較以往市場化發行時大幅降低:147隻新股算術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1.08倍,其中,131隻新股發行市盈率在18倍至23倍之間,佔比超過89%,這也意味著本輪新股的發行價格不受行業屬性和市場情緒的影響。此外,本輪新股上市首日投資者買賣的申報價格還受到明確的限制,上限為不高於發行價的144%,下限為不低於發行價的64%。
受上述兩大規則的影響,新股上市後都出現連續無量漲停(首日漲幅為44%)的局面,直至某一個交易日巨量打開漲停,實現籌碼由一級市場投資者向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充分換手。因此,最後一個連續漲停板的收盤價可以被視為打新資金理論上的最佳賣出價格。
證券時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3月份共有10批147隻新股上市,除暴風科技外,其餘146隻新股的連續漲停記錄都已鎖定,以最後一個漲停板計算,這146隻個股較發行價的算術平均漲幅為226%。最大漲幅為暴風科技,該股上市後已連續收出28個漲停(首日漲幅為44%,以下同),本週一134.79元的收盤價較其7.14元的發行價大漲1787%。從這147隻新股的連續漲停個數分佈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5至12個之間,合計數量為129隻,佔比高達87.76%。147隻新股連續漲停的中位數為8個,對應漲幅為181%。
漲幅高低
與行業密切相關
從5個連續漲停,到連續12個漲停,漲幅整整相差了200%。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新股連續漲停數量出現如此巨大差異呢?研究顯示,在各種因素中,行業屬性的影響最為一目了然。
數據顯示,前10批的147隻個股共分佈在21個行業之中,以各行業新股的平均漲幅來看,排名前5位的分別為傳媒、休閒服務、電腦、機械設備和有色金屬,平均漲幅分別為490%、358%、342%、301%和274%,而這5個行業目前的平均市盈率都超過70倍,其中電腦、有色金屬、機械設備、傳媒行業的平均市盈率依次位居21個行業的前四位。
不過,另外3個平均市盈率超過70倍的行業—通信、電氣設備、電子,新股上市後的表現則相對平庸,平均漲幅僅有155%、154%和196%,都沒有達到本輪新股的平均漲幅。而一些非熱門行業新股的表現更是遠遠落後於本輪新股的平均漲幅,如紡織服裝、建築材料、食品飲料3個行業的新股,平均漲幅僅有106%、141%和148%。
低發行價個股
平均漲幅大
除了行業屬性之外,發行價的絕對高低也是影響上市後連續漲停數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將本輪147隻新股按照發行價高低分為三個區間:10元以下、10至20元、20元以上,分別包含45、73、29隻個股,這三個區間新股的平均漲幅分別為339%、188%和188%。本輪147隻新股中,有8隻個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數量超過16個,這8隻個股分別為暴風科技、蘭石重裝 、埃斯頓 、中科曙光 、合鍛股份 、九強生物 、中文線上和北部灣旅 。其中,暴風科技本週已繼續漲停,連續漲停數量已高達28個,最新收盤價134.79元較7.14元的發行價上漲了17.8倍。蘭石重裝發行價更是低至1.68元,在上市後也出現23個連續漲停,累計漲幅也超過10倍。而在連續漲停數量小于等於5個的25隻個股中,僅有禾豐牧業一隻個股的發行價低於10元。
由此可見,在同等發行市盈率的情況下,發行價高的個股上市初期的絕對漲幅往往較低。即便考慮行業因素,這一結論也同樣有效。我們以新股數量最多的機械設備行業為例,該行業共有24隻新股,這24隻個股中,13隻發行價格高於10元,11隻發行價格在10元之下,這兩個區間的個股平均發行市盈率分別為21.89倍和21.42倍,基本一致,但上市初期的連續上漲幅度卻存在明顯差異。其中,發行價低於10元的個股平均漲幅為416%,而發行價高於10元的13隻個股平均漲幅僅有204%,前者是後者的2倍多。即使剔除蘭石重裝(連續漲停23次,累計漲幅1073%),發行價低於10元個股的平均漲幅也有350%。
在其他的一些行業,低發行價個股在上市初期也普遍獲得市場更為熱烈的追捧。比如建築裝飾行業漲停數量最多(11個)的個股為全築股份 ,該股發行價為9.85元,而漲停數量最少的個股為園區設計 ,該股發行價格就高達29.97元,其上市僅有3個連續漲停,累計漲幅為74%。有色金屬行業的5隻新股中,西部黃金 、石英股份 、華友鈷業發行價分別僅有3.57元、4.77元和6.45元,但上市後的連續漲停個數則多達13、14和12個,相反,該行業中另外兩隻個股菲利華和四通新材則僅有7個漲停,這兩隻個股發行價分別為18.94元和22.98元。
盈利預期影響股價漲幅
低發行價個股為何上市初期更容易獲得炒作,連續上漲數量更多?這或許可以從現有的發行和上市規則上來找找原因。由於本輪新股定價普遍較低,發行市盈率大多在20倍左右,從而給了市場更大的炒作空間。在新股的分配比例上,網上申購部分佔比更大,這也使得一級市場的籌碼十分分散。而上市首日漲幅被嚴格限定,令新股上市後無一例外呈現連續漲停的走勢,漲停板何時打開除了行業和公司知名度因素外,主要受到投資者情緒的影響。這其中,盈利預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滬市新股的最小申購單位為1000股,是深市新股(500股)的兩倍,這也意味著,在同等情況下,滬市新股的盈利幅度會高於深市新股。在這樣的機制下滬市新股的中簽者對連續漲停的預期就會小于深市新股的中簽者。
實際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統計顯示,本輪新股中共有72隻在滬市上市,這72隻個股上市後至打開漲停板平均漲幅為210%。而深市的75隻新股的平均漲幅為258%,明顯高於滬市新股。但即便如此,滬市新股每一個中簽號帶來的收益(在最後一個漲停處賣出)仍然高達21234元,反而高於深市每個中簽號18041元的平均收益。
新股申購首選低價股
對於長期參與新股申購的投資者來説,相比每一次的盈利金額,更加看重的是申購的整體收益率。而新股申購收益率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賣出時較發行價的漲幅,二是中簽率。這兩個因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們統計了本輪147隻新股的相關資料,並按照最後一個漲停板來計算申購收益率(網上申購收益率=【(最後一個漲停板價格-發行價)/發行價】*網上申購中簽率)。結果顯示,共有24隻新股的網上申購收益率超過2%,這24隻新股中,僅有4隻中簽率超過1%,但21隻個股連續漲停的個數都在10個以上,由此可見,新股申購的超額收益主要來自漲幅而不是中簽率。而這24隻新股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多數都是低發行價個股,僅有6隻發行價超過10元。在這24隻個股中,網上申購收益率最高的為蘭石重裝,如果以最後一個漲停板賣出,可獲得6.59%收益。本輪新股漲幅冠軍暴風科技則以6.14%的收益率排名第二,網上申購收益率排名第三的國信證券也達到5.59%。相反,本輪新股中網上申購收益率最低的7隻個股,發行價格都在10元以上。
因此,我們認為,長期參與新股申購的投資者在資金較充裕的情況下,可多關注發行價較低的新股,特別是一些募集資金規模較大的個股,或許能夠獲得更高的申購收益。
兩指標選擇次新潛力股
一級市場投資者都希望中簽新股上市後連續大漲,但如果一隻新股上市後漲幅過大,留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參與機會就會減少。數據顯示,本輪新股中有14隻(不含暴風科技)個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板數量超過13個,從打開漲停板次日算起的30個交易中,僅有兩隻個股繼續上漲超過10%,而跌幅超過10%的則5隻,這14隻個股平均跌幅為5.86%。在上市後連續漲停數量低於5個的11隻個股中,30個交易日的平均漲幅為1.78%,取得了較顯著的正收益。
從更為安全的角度出發,應將估值水準納入次新股的篩選體系。統計顯示,截至本週一,在本輪147隻個股中,共有14隻個股(見表2)的市盈率較行業平均水準低出30%以上,投資者可以在上述個股中尋找合適的標的。
實際上,從次新股打開漲停板後的表現來看,共有11隻個股股價再度實現了翻番。在股價大幅上漲後,這些個股的市盈率都遠遠超過行業的平均水準,體現了市場對其高成長性的強烈預期。這也意味著,在目前階段選擇的低估值次新股,一旦未來業績實現快速增長,股價表現也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
而對於交易型投資者來説,滯漲類次新股或許一個不錯的選擇。截至上週一,在本輪147隻新股中仍有22隻個股(見表1)的股價尚未回到最後一個漲停板之上。其中,寧波精達 、維格娜絲 、燕塘乳業 、福達股份 、地爾漢宇 、合鍛股份、萃華珠寶 、科隆精化等8隻新股,較最後一個連續漲停板的價格打9折以上。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