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北京否認放鬆限購 業內:房價暴漲沒可能

2014-10-10 09:27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信貸鬆綁政策即將落地、限購城市數量越發稀少的情況下,北京的樓市調控走向越發受到關注。針對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將取消限購政策”,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作為特大型城市,從首都功能定位和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房地産限購政策現階段仍將繼續執行。業內稱,雖然限貸及稅收優惠的鬆綁有利於改善型需求入場,反彈已成定局,但市場不存在暴漲的條件。

  否認放鬆限購

  自6月26日呼和浩特解除限購政策後,全國住宅庫存高企的二三線城市已紛紛取消或調整樓市限購措施——全國46個限購城市已有41個退出限購舞臺。目前,除三亞外,全國執行樓市限購的城市就只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

  “北京市剛剛實施的普通住房認定標準的調整,使得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普通住宅覆蓋面擴大。”據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普宅認定標準的調整,已經起到了支援普通家庭購買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住房,進一步減輕百姓購房稅費負擔的作用,限購措施在當前階段並不會退出。

  對於北京為何不會放鬆限購,北京市房地産協會秘書長陳志稱,近年北京財政收入對於房地産的依賴程度在不斷降低,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地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6%,從財政角度來講北京並不像其他二三線城市那樣有著迫切的動力放鬆調控。

  此前,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在解釋北京“基本住房有保障、中端需求有支援、高端市場有調控”的總思路時表示,“要統籌考慮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人口資源環境以及適應經濟發展水準等因素”。截至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2069萬,早已超過了2020年北京城市總人口要控制在1800萬人的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從嚴執行限購疏散人口,也符合北京的資源、首都功能定位”,一位大型開發商表示。

  反彈已成定局

  北京住房限購令始於2010年4月30日出臺的《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文件的通知》,自當年的5月1日起,試行臨時性措施限定新購房套數,暫定同一購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同時嚴格執行首套房及二套房首付相關規定,暫停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此外對非京籍購房者要求提供一年以上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該政策在北京試行半年後,被推廣至全國46個城市。一年後,“京十五條”的出臺,讓北京從此成為全國執行限購令最為嚴格的城市。目前,上述政策仍在執行當中。

  儘管限購不放鬆,但隨著今年9月底央行發文放鬆首套房認定標準及貸款利率,並增加房地産商融資渠道,業內依然看到了樓市反彈的信號,只不過這樣的信號意在讓需求緩慢、逐步地釋放,以實現對樓市的支撐作用。

  以二手房為例,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北京存量房網簽量10412套,比8月增長7.41%,其中住宅成交9109套,比8月增長8%,雖然漲幅依然維持個位數,但據門店經理介紹,目前二手房的成交價已經止跌。雖然大部分購房者尚處於觀望,但隨著信貸政策落地,未來這部分需求將被逐步釋放。

  而對於新房而言,剛剛過去的9月已有多個樓盤出現罕見日光,就在國慶假期前6天,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簽約472套,雖然同比成交火爆的2013年783套依然處於下降通道,但和2012年同期的354套相比,已經是增幅不少。

  暴漲幾無可能

  那麼在限購繼續、限貸及稅收逐步鬆綁的情況下,北京樓市的反彈是否會出現過快甚至暴漲的局面?

  “在北京執行限購令的這四年多裏,特別是升級後的三年裏,本地需求一直平穩佔據成交量的九成,自住首套購買人群佔比也達到九成,這就説明投資和投機基本消失。”北京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只要是不放鬆限購,即便是限貸放鬆、稅收優惠鬆綁,入場的僅僅是改善型需求,手握大筆資金的投資需求依然無法通過大量集中購買炒高價格,因而以限購不放鬆為前提的北京樓市並不具備暴漲的可能。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表示,雖然很多購房人的預期會被房貸新政刺激增強,但要立馬使買房人轉向樂觀也需要一段時間,買房人群預期全面逆轉不會那麼快。

  更多的房企負責人則對限購繼續、因限貸放鬆的樓市反彈表示謹慎樂觀,“長期執行的限購已經擠出了大部分投資需求,經歷過前期的暴漲,未來北京房價漲幅的空間已經有限,投資客不可能貿然入場,在這樣的環境下,反彈沒問題,但暴漲沒可能”。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