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城市“大開挖”盤點:民眾鬧心 債臺高築(圖)

2013-10-21 10:2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去年4月,南京市城西幹道上,工人準備拆除建成僅10多年的漢中門大橋。已被雙規的南京市市長季建業任職南京後,砍伐梧桐樹、拆城西幹道、投鉅資開工雨污分流等大量工程,古城南京不斷被“開膛破肚”,引發民怨。

  據新華社電 上萬個工地同時開工;每平方公里投資近億元……近年來,一些城市興起大規模快速度建設熱潮,也帶來了交通受阻、環境污染、生活不便,引發群眾不解、質疑甚至反感。

  當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如何考量公眾承受力、環境承載力及財政支撐力,成為政府及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

  城市“大開挖”引來投訴

  最近一段時間,南京大锏銀巷66號的業主們鬧心不已,原計劃6月底完成的小區“雨污分流”工程,快半年了還在施工。南京2010年起實施的這一工程,計劃在200多平方公里全面施工,投資183億元。

  今年1-8月,南京市環境污染舉報中心接到的市民投訴達到1.6萬件次,約佔全省投訴總量的1/3。

  武漢近兩年為彌補城市基建歷史舊賬,今年全市工地數量達11012個,部分區域每平方公里高達2個。武漢計程車司機陳師傅反映,有的城建項目不分晝夜施工,影響出行和生活,晚上睡不好覺,覺得“路堵心更堵”。

  一批“短命建築”背後也有政府大拆大建的影子。上世紀雲南第一高樓——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宮已於今年9月爆破拆除,“壽命”不到30年。瀋陽五里河體育場、浙江大學湖濱校區3號樓、遼寧科技館等也因為種種“需要”而“短命”。

  其實,全國不少城市存在規模大、週期長、影響廣的“大拆大建”現象。據國家發改委課題組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平均每個城市要建4.6個新城新區。一些城市定位過高、速度過快、用力過猛。

  城市建設直面三大拷問

  大拆大建需要巨量資金投入,短期內累積形成高額債務,近期頻頻引發關注。根據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該市三年城建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相當於全市每人2萬多元。

  為彌補建設資金,地方政府更依賴於土地財政。武漢市財政局數據顯示,去年土地出讓收入352億多元,今年預算為426億多元。而今年僅前三季度,土地出讓價款就已達493億元,同比增長63%。

  實際上,在9月底南京市委民主生活會上,該市常委會班子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時曾表示,城建項目攤子鋪得太大、戰線拉得太長,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工程投入承擔能力和基層群眾承受能力缺乏科學統籌。

  多位專家認為,城市規劃建設應摒棄長官意志,傾聽民意,一味強調速度和規模,只會在現代化的“陷阱”中迷失方向。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