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救急東北經濟增長:黑吉遼三省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

2015-07-03 10: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春末夏初,東三省經濟繼續呈現令人擔憂的下滑涼意。

  4月30日公佈的一季度各省市GDP增速排名中,工業大省遼寧以1.9%的超低同比增速位列全國最末,僅相當於同期全國增速的四分之一強。黑龍江和吉林分別以4.8%和5.8%的同比增速,排名全國倒數第四和倒數第五。這也延續了去年全國GDP增速的排名格局:倒數後五位的省份中,黑吉遼佔三席,一年多來,全國六大經濟區域板塊中,東北經濟增長“塌陷”最為嚴重。

  目前,遼寧省今年一季度各項詳細經濟數據尚未公開,但《財經》記者了解到,一季度該省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均大幅下降,財政收入出現了負增長。黑龍江和吉林的狀況,與遼寧幾無差別。據悉,上述數據所反映的東北經濟形勢,在一季度結束時即呈報中央,引起領導們重視。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長春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以“半個東北人”的身份,分析經濟挑戰,督陣東北振興。

  早在去年年中,面對東北經濟顯露出的疲弱之象,國務院在時隔11年後再啟東北振興國策。如今面對進一步嚴峻的挑戰,李克強提出明確要求:“今年年底,我們‘算總賬’,東北三省必須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順利完成。”

  萬難之際,4月20日-22日,2015綠公司年會在遼寧召開。柳傳志、王健林、馬雲等企業家到場,給這個承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工業大省鼓勁。

  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王珉、省長李希率領省、市主要官員出席會議,寄望企業家們幫助遼寧擺脫當下困境。柳傳志、王健林等人坦陳了遼寧當前困境的根源,經濟學家周其仁在演講時將之總結為“制度摩擦成本”太高。在企業界人士看來,如何通過制度改革釋放空間和活力,是擺在黑吉遼三省面前的共同挑戰。

  東北三省中面積最小的遼寧,經濟總量最大,抵得上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之和。今年3月、4月,《財經》記者兩赴遼寧,試圖還原東北經濟增長告急的真相。匯集各方面資訊和分析,多數經濟專家傾向認為,雖然短期內東北經濟表現很不景氣,但實際上並沒有數據表現得那樣糟糕,這或因之前的相關數據有失真嫌疑,抬高了同比基數;從長期來看,隨著産業凋敝、人口外流,正如總理李克強所指出的那樣,“東北由於能源原材料産業和重化工業比重大,受國際市場變化和國內需求不足影響更為明顯,加上體制機制改革滯後和一些內在因素,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必須全面準確判斷和把握經濟走勢,採取有效措施,破解發展難題”。

  藥方也很明確:“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以促改革調結構促進經濟穩定運作。對東北來説,實現新一輪振興還要靠改革增動力、開放拓空間。要下大力氣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向縱深推進”。

  經濟下滑堪憂

  3月中旬,遼寧某地級市大型民營企業副總陪同生意夥伴,驅車數十公里,來到位於內蒙古東部,一座下屬鋼鐵廠。該廠投資6.5億元,三年前竣工後一直沒有投産。2012年以來,鋼鐵廠或虧損、有利潤的也只是白菜價,這家大型民企希望將鋼鐵廠打折轉讓。

  這家以鐵礦石生産為主的民企,2014年納稅額接近2億,在當地位列前茅。公司董事長在上世紀90年代接手企業以來,趕上了加入WTO後的資源紅利期,鐵礦石價格一路走高,公司資産規模也不斷膨脹。但伴隨投資需求的節節下滑,鐵礦石價格開始退潮,這家企業始終難以找到開工機會。

  進入2014年,鐵礦石的需求雪上加霜,價格腰斬,在遼寧地區,鐵礦石價格從年初的830元/噸驟降至年底的420元/噸。公司看不到投資需求轉旺的前景,於是希望將鋼鐵廠轉手,以緩解資金困境。

  自2013年下半年起,這家民企遭遇銀行抽貸累計達1.2億元,企業現金流幾近“斷炊”。遼寧某國有大行人士和某股份制銀行信貸部總經理表示,這家民企身處“兩高一資”行業,銀行信貸資産風險權重不斷增大,抽貸勢所必然。無奈之下,企業尋求民間借貸,月利高達三分五,即年息42%。但新借到的錢仍不足以緩解燃眉之急。

  進入3月中旬,遼寧地區62號鐵精粉價格跌至390元/噸。這家企業有2500名員工,不得不決定裁員500人,其中三分之一為管理崗。裁員後,這家企業將直接生産成本壓縮至300元/噸,總成本壓縮至360元-370元/噸,以確保20元-30元/噸的利潤。

  相對於民企用人機制的靈活,一些陷入困境的國企通過“放假”,緩解過剩産能的傷害。多位遼寧省、瀋陽市官員、企業負責人證實,部分國企員工開始賦閒。瀋陽一家上市的大型國企的部分工人,每個月領三成薪水,在家休長假。

  前述民企副總表示,向民間尋求資金熬過“冬天”,是因為看到了兩個希望:其一,遼寧地區鐵精粉生産企業超過600家,産能嚴重過剩,“兩年後預計八成企業都會倒閉”,但“這反而是好事”。其二,京沈高鐵開工在即,遼西段鋼材已由鞍鋼接單,而鐵礦石訂單則花落該民企。而京沈高鐵的開工,也符合李克強指出的“促進東北經濟平穩運作,當前要突出抓好幾件大事。一是儘快啟動一批可以增強發展後勁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大對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網等公共産品和服務項目的投入,一些條件成熟、群眾急需的‘十三五’規劃項目可提前開工。政策性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援”的想法。

  造成這家民企需求不足的“罪魁”是遼寧固定資産投資,尤其是地産投資的大幅下滑。2014年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固定資産投資2.44萬億,同比下降1.5%。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5301.3億,下降17.8%。

  地産投資驟降,源自銷售下滑。2014年初,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住宅項目開盤,銷售目標800套,計劃完成總套數的80%。但15個月過去,打折讓利、中央政府兩度鬆綁地産政策都未給該項目的銷售帶來起色。該地産企業董事長透露,該項目銷售率僅為30%,近幾個月每月的銷售套數動輒為零。按銷售價格6000元/平方米計算,庫存所導致的未回籠資金超過3億元,給總資産不過20億元的地産商帶來巨大壓力。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官員表示,開發區地産在建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存量約1000萬平方米,這意味著,開發區常住家庭需要一家再買一套才能消化完畢,面對人口拐點來臨、地産紅利透支,這個“任務”很難完成。

  該開發區一位計程車司機小寧表示,倒退五年,當地行人攢動,最近兩三年,伴隨著中小企業撤資,街上行人明顯減少,計程車司機載客量減半。周邊另外三個開發區:營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鲅魚圈區)、瀋陽渾南新區、瀋陽沈北新區的黑燈樓盤,與大連開發區的狀況大體相當。

  某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承認,開發區土地多,賣地收入在此前十數年間節節攀升,但相應的基礎設施從無到有,也投資巨大,土地財政模式日益艱難。

  遼寧省金融辦主任王英向《財經》記者表示,受土地財政和四萬億政策拉動,遼寧在金融危機之後的3年內投資旺盛,經濟繁榮。隨著投資下滑,遼寧經濟也首先下滑,“這和經濟結構有關,遼寧當前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資需求不足,而遼寧重工業多,成品沒有銷路。”

  4月21日,遼寧省省長李希在綠公司年會上發言時説:遼寧的國有經濟比重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800多戶,資産超過2萬億,“我們要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破除各方面體制和機制的弊端,也就是周其仁先生講的,減少前行的摩擦力。”

  接近遼寧省統計局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今年以來,遼寧的各項經濟數據仍在下滑,其中,財政收入出現了同比負增長。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東北地區開始出現每年近200萬的人口凈流出。遼寧乃至東三省的經濟增速,也從“十一五”期間的名列前茅,退至“十二五”末期的“落後生”。

  改變“不作為”

  4月21日下午,王珉、李希會見了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長柳傳志。柳傳志特別講到東北,主要是遼寧,在招商引資後,如何創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政府要做好。這與周其仁在2015綠公司年會上關於制度成本的詮釋如出一轍:企業如何不被關門打狗?接近王珉的人士稱,這令這位黨政“老班長”頗感無奈。5月4日,65歲的王珉卸任遼寧省委書記,遼寧省省長李希接替他,成為這個工業大省的黨政“新班長”。

  十餘年前,王珉在擔任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期間,延續了這個招商引資明星城市的傳統:放水養魚。五年半之前,王珉調任遼寧,一度希望將蘇州經驗引入這個市場經濟思維有些落伍的東北省份。但他很快發現,這個工業大省的部分部門、官員在招商引資之後,動輒“關門打狗”,經濟統計數據失真亦不罕見,儘管是當地黨政“班長”,王珉對一些工作風氣亦無能為力。

  就在王珉赴任遼寧之前兩年,江蘇一位商人搭建起與遼寧兩家大型國企的業務渠道,趕赴遼寧投資。某地級市開發區政府聞風而至,以諸多優惠吸引這家中型企業落戶。

  彼時,開發區政府轉讓60畝工業用地給這位江蘇商人,土地出讓金約定為19萬/畝,每畝投資不得少於100萬元。如數繳納土地出讓金後,該商人進駐“半生不熟”的地塊,發現政府只做到了通電。2008年,開發區領導更換,該企業的土地證和房産證就此落空。但訂單不等人,同一年企業開始蓋廠房,至2011年,投資達到1.9億元,每年産值超過1億元。“投資過程不算完美,但還馬馬虎虎”。該企業負責人説。

  2013年風雲突變。當地開發區以企業沒有土地證和房産證為名,先對企業罰款70萬元。在企業負責人的多次要求下,開發區與之補簽2007年就該簽訂的土地轉讓協議,土地出讓金單價被重新確定為40萬元/畝。開發區政府許諾,新協議是填補2007年的工作漏洞,2000余萬土地出讓金繳付後將在第一時間返還。但隨後2000余萬元一去不復返。後來該企業補辦房産證,蓋了120多個公章。2000余萬元資金抽離,令該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不得已轉向民間借貸,月利三分,每月付出約75萬元財務成本,至今年4月17日,該企業已經總計多付出1800萬元的財務成本。

  海王牌金牡蠣高管告訴《財經》記者,遭遇“關門打狗”之後,他們在1998年之前即已從遼寧撤資。遼寧省一位廳級官員表示,這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江浙一帶講契約,出資本家和企業家;東北三省長期以來缺少商業文明。

  多位企業主近期與當地有關政府部門接觸後,紛紛以“癱瘓”形容一些部門的工作狀態。怠政之舉,亦受到李克強兩度公開批評,一次是在長春,批評去年夏天以來以東北振興名義審批的139個重大項目,有70%沒有啟動;另一次則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批評國務院通過的重大事項一年都未能落實。

  遼寧當地多位官員表示,由於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各級紀委、巡視組、審計署的督查檢查壓力,去年底國務院62號文對地方政策優惠一刀切,基層官員工作熱情明顯下降。

  一位國土系統官員舉例説,中國的一些具體法律法規多為“部門法”,存在不少法規衝突, 當《土地管理法》和《林業法》衝突時,你推動一件事,要麼違反前者,要麼違反後者。隨著督查、檢查趨嚴並“依法懲處”,有的地方官員抱著“不犯錯誤也不做事”的怠政心態。

  有鋻於此,周其仁在遼寧呼籲企業家積極參與“修法進程”。但很多企業家選擇了用腳投票。多個開發區官員證實,不少為遼寧國企配套的南方中小企業,或撤資回鄉,或轉戰他地。有的配套企業遷到天津或河北,仍與遼寧國企有業務往來,寧肯多付運費,也不再付“制度成本”。

  多位遼寧當地官員表示,解決遼寧重工業比重偏高的良方,就是留住並引入更多的配套中小企業。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角色轉變和商業環境優化。

  産業升級創新

  形勢雖然嚴峻,出路並非沒有。李克強在長春要求“突出抓好今年的幾件大事”,排在第二位的是“發揮東北特有優勢,加快發展旅遊、養老、健康等産業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

  2015綠公司年會期間,遼寧省政府一位分管工業的官員慨嘆,現在新興産業開始有了起色,政府財政卻捉襟見肘;當年4萬億刺激政策下達之時,遼寧新興産業幾無亮色,只好追加過剩産能,以至今日面臨難局。當地所謂的新興産業集中于兩個方面:電子商務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當電子商務在全國範圍內、包括遼寧都翻倍增長後,4月中旬,遼寧省一位副省長召集相關廳局級負責人分析發現,當地電子商務消費的終端産品僅有四分之一強在遼寧生産。如何讓中小企業回流遼寧,官員們均感無力。

  這位官員表示,以國企産能為主導的遼寧工業産能過剩,主要表現在中低端工業品過剩,高端裝備製造業卻前景看好。瀋陽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總裁曲奎松表示,因應市場需求,該公司在2015年逆勢追加了産能。

  逆勢追加産能的企業還包括生産數控機床的民營企業、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于德海引領《財經》記者參觀了大連金州區的1.5萬平方米地下恒溫無塵車間後,又將記者帶到金州區董家溝街道老虎溝屯的一塊空地,推土機和運輸卡車正在不停作業。據悉,該公司將投資23億元,在一年內建設完成一座達23萬平方米的新地下恒溫無塵車間,以生産誤差為千分之一毫米的高檔數控機床,其産能也將擴張至5000台之多。

  中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儘管2014年中國數控機床産量高達80萬台,但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機床,産能嚴重過剩。而中國每年進口價格昂貴的高檔數控機床3000台(臺均價格1000萬元),國內僅有武漢華中數控、大連光洋科技旗下的科德數控等幾家企業可以分得少量高端市場份額。

  在光洋科技投入自主研發高檔數控機床和德、日兩國企業展開競爭之後,2012年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資金,光洋科技獲得1.96億元財政撥款。該筆資金用於支援企業升級改造,扶持高端裝備製造業更快發展。

  2015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十大領域入圍,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位列第二。前述遼寧省工業官員表示,光洋科技的高檔數控機床和新松公司的機器人代表了遼寧老工業基地升級改造的方向,産業升級應基於原有的産業基礎。

  4月21日,遼寧省省長李希在2015綠公司年會上表示,遼寧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新的機遇,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鳳凰涅,出關鍵招,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在地方政府財力捉襟見肘之際,包括于德海在內的企業家、遼寧各級官員均向《財經》記者表示,中央政府有必要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方面“扶遼寧一把”,“不僅是對東北救火,更是為了這個國家工業的未來”。

[責任編輯: 陳文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