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貴州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下稱貴州西南大宗)發佈公告稱,“因伺服器受到攻擊,導致原油數據延遲並出現波動異常,異常期間(7:00-7:46)發生的交易做無效處理。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貴州西南大宗,工作人員稱,“將提交記者問題給相關部門處理。”截止發稿記者未收到回復。
4月13日,貴州西南大宗發佈了《關於原油數據異常處理的公告》。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公告中看到,“2015年4月13日開盤,因交易中心伺服器受到攻擊,導致原油數據延遲並出現波動異常,由此給交易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交易中心網路運維部積極處理,目前原油數據已恢復正常,該異常情況已上報上級主管部門。結合交易市場數據異常處理慣例及《交易中心異常情況處理辦法》,經交易中心研究決定,對於行情異常期間(7:00-7:46)發生的交易做無效處理,其他時段及其他交易品種的正常交易不受影響。
業內人士唐先生對中國經濟網記者指出,“貴州西南大宗將所謂異常期的交易數據做無效處理,對普通投資者是非常不公平的,其公告並沒有提供伺服器被攻擊的相關證據,其認定為無效交易顯得頗為蹊蹺。”
唐先生説,“現貨交易所將交易數據做無效處理,多是因為交易所會員單位在該時段出現了大幅虧損,終端客戶賺了會員單位的錢,會員單位為了挽回損失,與交易所協商後做出的有利於會員單位的處理辦法,簡單的説就是虧錢不想認賬。”
“正規的現貨交易所都有完善的災備系統和防火牆,網路攻擊導致貴州西南大宗出現46分鐘的波動異常較為少見。”唐先生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現,現貨交易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2014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部分現貨投資的實際已經變成一場對賭遊戲,交易所、會員、代理商層層設陷阱,利用誇大宣傳欺騙投資者的同時,又用高額回扣發展代理網路,吸引投資者投入大量金錢進行現貨電子盤投資。
現貨交易平臺這種種亂象背後,所採用的“做市商”制度逐漸浮出水面。做市商制度交易,也經常稱為“分散式櫃檯交易”。
北京一位投資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貴州西南大宗的盈利模式,就已經註定了他們在開展經紀業務和實際交易的過程中,必然充滿了為了錢而産生的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
“客戶的對手盤其實是現貨交易所的會員單位,投資者相當於和會員單位進行對賭遊戲,如果客戶賺錢,會員單位就賠了。”該人士説。
南方某現貨交易所負責人向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貴州西南大宗的無效處理極不合理,價格是交易所給出來的,即使有個別客戶在該時段獲取了不法收益,也不能將所有客戶的成交數據都做無效處理,這樣對多數投資者不公平。”
“交易所伺服器遭受網路攻擊較為多見,被攻擊後啟用災備系統恢複數據即可,很少會出現貴州西南大宗這種長達46分鐘的交易數據都被認定為無效交易的。”該負責人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記者 張海蛟)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