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四川盤活土地資源 扶貧由“輸血”變“造血”

2015-01-12 15:0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網成都1月12日電(肖薇薇、陳健)隆冬時節,在四川樂山市沐川縣幸福鄉茅坪村,村支部第一書記韓炬指著山路兩側規整的農田說:“我們把這些土地納入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政府每畝土地補貼700元用于整治,顯著提高了土地質量和產出效益。”

  隨著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等項目的實施,四川省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群眾通過“向土地要效益”,實現了脫貧致富。

  沐川縣幸福鄉黨委書記王邑丹說,當地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與增減挂鉤項目結合,實施農房改造、耕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建設等一係列工程,在實現農田高效率利用的同時,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茅坪村是受益農村的一個縮影,2013年至今,四川省國土資源部門對茅坪村投入扶貧資金85萬元,用于產業發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林區公路建設、結對幫扶等,更為重要的是,增減挂鉤、土地整治等項目實施後,盤活了農村廣闊的土地資源。

  不少基層幹部群眾表示,農村土地資源盤活後,使扶貧由“輸血”變為“造血”。茅坪村支部書記周大春說,當地引導農戶種植經濟作物,年純收入增加了1000元╱畝,村里還發展起種羊圈、沼氣池循環式養殖,讓農民增收致富更有保障。村民周福春說:“留守在農村也能掙錢,我們當然很歡迎。”

  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毛坪鎮地處山區,2013年發生的“4·20”蘆山地震使當地“用電難、用水難、交通困難”矛盾更加突出。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潘清平說,災後重建中,通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全鎮新增耕地面積1400多畝,建成10.6公里灌溉排水渠,公路實現“村村通”。

  毛坪鎮鎮長劉天銀說,隨著農村土地制度相關改革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毛坪鎮建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不但提高了農作物質量安全,而且保障了農產品銷路。預計2015年人均年收入可達到4500元。

  記者從四川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今年,四川省將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力度,因地制宜堅持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多措並舉保障發展用地、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助推更多農村群眾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