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今年湖北省棉花種植面積將大幅調減。
一是主動調減。以前,農民種棉積極性不高時,政府往往採取措施穩定面積。今年,不僅農民不願種、主動減,政府和農業部門也在積極引導棉農調整種植結構。
二是大幅度調減。湖北省在近5年減少191.1萬畝基礎上,今年預計還將調減100萬畝左右,減幅15%左右,是歷史上調減幅度最大的一年。
三是普遍調減。棉花大縣減少較多,非主産區也不同程度減少。天門、潛江都減少7萬畝以上,監利、仙桃分別減少2.3萬畝、3.3萬畝。
四是有減有穩。農業部門引導農民重點調減皮棉單産低於80公斤的低産、分散、多災棉田,穩定單産90公斤以上的集中優勢産區和高産、穩産、高效棉田。
五是調減對供需總量關係影響不大。去年因高溫乾旱平均每畝棉花減産3公斤多,今年如氣候正常,措施到位,平均單産可望恢復2012年水準,對因面積調減影響的總産有一定的彌補作用。
據調查分析,調減棉花面積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生産成本高、比較效益低。仙桃市胡場鎮四號村村民劉軍平説,2013年家裏種了60畝棉花,畝投入達1175元,比上年增加88元。畝産籽棉246.4公斤,比上年減少42公斤。籽棉售價由8.2元/公斤下降到7.6元/公斤,畝均效益698元,比上年減少173元,比種植中稻畝收益低189元。二是機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四號村黨支部書記汪文進説,棉花生産大多是秧苗移栽、人工採摘,機械化程度低,費工費時。三是生育期長,災害多。四是市場政策變化,收益難以預期。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