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重慶糧王“破産記”“集約化”處處碰壁年年虧

2013-10-28 15:1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2009年起,重慶永川區農民梁自然租種了1萬多畝糧田搞規模經營。為提高種糧效益,梁自然設計了完整的集約化生産方案:組建勞務合作社,解決無人種地問題;建立農機服務隊,提高種糧效率;統一供種、施肥,保證糧食品質……

  但種糧3年多,梁自然始終面臨勞務成本過高、農田基礎設施薄弱、自然風險大等現實困難,集約化設計未能破解這些難題,反而處處碰壁。“糧王”累計虧損200多萬元,最終在2012年破産。

  規模種地集約經營“糧王”開闢種田“新模式”

  梁自然是永川區朱沱鎮石對窩村村民,早年外出務工,2003年回鄉搞起了稻米加工廠。他告訴記者:“搞大米加工,最煩心的就是要從一家一戶收購稻米,糧源沒保障,稻米品種不一,優劣混雜,沒法賣上好價錢。因此萌生了自己租地種糧的想法。”

  2009年初,梁自然租用永川區朱沱鎮8個村、2632戶農民的1.06萬畝稻田,種植水稻,變身重慶最大“糧王”。

  為種好1萬多畝地,按照集約化設計,梁自然組建了15個勞務合作社,統一提供農藥、化肥、良種等生産資料,合作社完成勞務承包,負責育秧、抽水灌溉、施藥等環節的勞務需求,由梁自然付給勞務費。為提高效率,梁自然還組織了農機服務隊,負責統一種植良種、病蟲害防治、機耕機收等。

  梁自然自己不會種地,他專門聘請了8名專家做技術指導。按照梁自然集約化生産設計,萬畝糧田每年能提供5500噸左右的穩定糧源。梁自然算了一筆賬:“普通大米市價約1.2元/斤,而我生産的優質水稻,價格能有1.7元。如果通過集約化生産達到無公害、綠色大米標準,價格還能翻番。”

  梁自然測算:通過集約化經營,能在糧食生産環節實現收支平衡,在大米加工環節則能盈利。種植1萬多畝水田,一年純收入200萬元左右。

  “集約化”處處碰壁年年種地年年虧

  3年種糧,梁自然看似完善的集約化生産方案,既沒能降低種糧成本,反而由於雇傭勞力成本猛漲,不斷擠壓種糧利潤;也沒能解決田塊細碎,單位面積投入高的問題,反而“租地面積越大,虧損越多”。

  2009年租地之初,梁自然和勞務合作社簽訂的勞務承包價格為810元/畝,但由於農村勞力短缺,供不應求,梁自然實際付給合作社的勞務報酬超過900元。

  “租地種糧遇到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農村青壯勞力少。勞務合作社雇的大多是散工,如果價錢低了,他們寧願外出打工。實際勞務價往往超過合同約定價,我們也沒法約束。”梁自然説。受勞務價格上漲影響,梁自然種地第一年就虧了50多萬元。

  在西部農區,糧田高度細碎、農田水利設施落後,梁自然組織的農機服務隊功能大打折扣,沒能發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

  “我流轉的1萬多畝地細碎分成了8500多塊稻田,雖然有農機服務隊,還有大量農機設備,但也只能解決40%左右連片水田的機械化耕作問題。”梁自然説,剩下的田塊農機服務隊派不上用場,需要大量人力排工、排活,每畝成本要增加2倍。各環節成本攤下來,比散戶種糧還高。

  同時,梁自然流轉土地配套的水利設施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修建,現已完全廢棄。單是平整田塊、整修水渠,梁自然又投了200多萬元,但這也只能解決不到30%田塊的灌溉、機耕的需要。

  表面上的集約化經營並沒能解決生産現實難題,2009-2010年,梁自然平均每畝地成本投入近1400元,種糧持續虧損。2011年梁自然把流轉面積縮減到2900畝,但當年又先後遭遇凍害、旱情,減産超過30%,搞得農民土地租金沒法兌付,還拖欠20多萬元工人工資和農藥物資款。

  到2012年時,梁自然種地累計虧損200多萬元,不得不退出全部流轉地,種糧破産。

  農業盲目投入需警惕政策支撐體系待健全

  為啥有了完整的集約化設計,種糧還是不賺錢,甚至虧本?記者和梁自然一同反思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種地過分求大,盲目投資,沒有真正做到適度規模經營。梁自然坦言,當初是憑“一腔熱情”種地,沒有考慮農業生産實際,也沒搞風險評估。轉包1萬畝地平均每年投入都在1000萬元以上,超過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只要有一年虧損,就容易使資金鏈斷裂,梁自然本人和農民的利益都受損。

  二是政府農業補貼、農業金融、保險等支撐體系建設滯後,大戶種地抗風險能力弱。規模種地,要大量資金投入。種糧3年,梁自然幾乎天天為錢發愁。“我三天兩頭就跑銀行貸款,但農業項目投入形不成固定資産,不能抵押融資。自己只能到處籌錢,甚至借高利貸。”

  “從規模種糧以來,我幾乎每年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但災情損失只能自己扛。”梁自然也經常跑各家保險公司諮詢辦理農業保險,但得到的答覆都是“農業風險大,不辦相關險種”。

  梁自然認為,投資風險評估、社會化服務配套、政策性補貼、農業金融等環節環環相扣,如果這些環節都能發揮作用,自己集約化經營可能不至於“一敗塗地”。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