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重磅信號 國企利潤恢復性增長
記者 楊宇東 重華 祝嫣然
一面是延續近兩年利潤負增長,一面是價格下調導致了能源、原材料和電信行業企業利潤直接受到衝擊,當人們正在對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業績擔憂之時,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呈現在面前:
一舉結束兩年利潤負增長局面,佔中國國企絕大多數的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在2016年實現了利潤增長6.7%,創出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在利潤呈現恢復性增長的同時,利潤來源也發生重大變化,電子設備、電氣機械、醫藥等行業利潤比重顯著上升,結構優化成為新趨勢。
V形反轉顯示實體經濟漸入向上空間
來自國資委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呈現“四個優”。
一是主營業務止降回升轉型優。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3%,一舉扭轉了2015年下滑7.8%的不利局面。
二是利潤總額由降轉增效益優。全年利潤增速6.7%,終止了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的下降趨勢,還創造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三是利潤率上升品質優。全年主營收入利潤率5.03%,比上年提高0.39個百分點。
四是企業扭虧成效優。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減少了475戶,國企虧損面比2015年減少了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了1.7%。
這樣的亮眼成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地從“低谷”中踏實走出。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實體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全球面臨的共性問題。同時,在“三期疊加”影響下,以國企為代表的中國實體經濟也受到了較大影響。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月度的國有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從2014年10月開始就出現了負增長,進入2015年後更是出現“斷崖式”下滑。
沒有足夠利潤的支撐,企業無法實施擴大再生産、職工難以實現收入穩步上升、改革的進程也會受到影響。正是從這樣的低谷起步,國企職工上下用了長達近兩年的時間,通過多方舉措共同發力,才使利潤降幅逐漸收窄,並在2016年第四季度實現了累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還將這一趨勢延續到了2017年。
“産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變化並不一樣,資本市場的扭轉可能是瞬間變化,而實體經濟的向上爬升往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艱苦地努力。”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對第一財經分析,去年第四季度國企利潤增速轉正是一個重要轉折,也顯示實體經濟在這個時候,已經走入了向上的空間。
結構優化促進新動能培育壯大
在利潤回升的同時,結構優化成為新趨勢,國有工業企業利潤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等少數行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利潤總額排名前三位行業的利潤集中度由2015年的75.8%下降到2016年的65.2%。國有工業企業中製造業實現利潤佔比一舉上升至71.4%,比2015年提升了15.8個百分點。
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沈瑩表示,這一輪改革的重點正是機制創新和結構調整。經濟下行的時期,傳統重化工産業産能過剩,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迫切需要結構調整。前些年石油、煤炭等能源行業利潤佔比大、效益貢獻多,與國家工業化發展階段相匹配。隨著經濟發展到新的階段,對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快速增加,這就需要調整結構和轉型。
目前,新動能、新熱點正在國企內部集聚。其中,電子設備、電氣機械、醫藥等行業已經連續三年進入到十大盈利行業。電子工程、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新的利潤增長點正在形成。
沈瑩説,這體現了結構轉換過程中新動能正在培育壯大,結構在優化,這也是經濟企穩轉好的基礎。
利潤回升印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
國企走出低谷的這兩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並踐行的兩年。除了經濟轉好、市場轉暖、成本壓力有所緩解等因素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效益,這才是國企復蘇動力最穩固的來源。
在張春曉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落地措施是“三去一降一補”,而“三去一降一補”的核心運作平臺就是國有企業。“國企改革挺進多少、三去一降一補落實多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多少、五大發展理念實現多少、小康社會建成多少,這裡面有著嚴密的邏輯聯繫。”
改革往哪兒走,效益就從哪兒來,不少國企增收扭虧實踐都驗證了這一命題。
從改革要效益,首先就是對中央“三去一降一補”的改革政策不折不扣地執行。
煤炭、鋼鐵等行業是這兩年落實“去産能”的主戰場。因受多種因素圍困,國有煤企之一的兗礦集團在2013年上半年曾虧損近13億元,企業一度陷入困境。在煤炭行業産能過剩、煤炭企業虧損嚴重的嚴峻形勢下,國家出臺一系列化解煤炭過剩産能的政策措施終讓兗礦在改革中扭虧為盈。
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化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牛鼻子”。兗礦開展“瘦身行動”,經過兩輪機關機構改革,集團整體機構數量減少50%;開展人力資源“五項整頓”,年節約人工成本18億元。
從改革要效益,就是要持續向內看,降本增效不能停。
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全國國企廣泛深入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2016年中央企業百元收入負擔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5元,寶武集團、中煤集團等14家企業成本費用同比下降超過10%。3家航空企業壓降銷售代理費用61億元,3家石油石化企業桶油操作成本降低1.3美元。許多企業通過加強集中採購推進降本增效,中國中車、東方電氣分別節約採購成本21.9億元和13.8億元。
從改革要效益,還要持續對外延展,市場開拓不止步。
最近兩年,全球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波羅的海指數低位徘徊。寧波舟山港發揮實質性一體化優勢,加強體系內各碼頭間互動,緊扣業務重點,有力出擊,保持了散雜貨運輸高位運作。不僅在打造全國最大的鐵礦石轉机基地上邁出了堅實步伐,還加強了與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溝通聯繫,促進原油貨源回流。
從改革要效益,最終要讓企業效益變成社會效益,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為了貫徹國家“提速降費”的改革要求,2016年中國電信整體流量資費在2015年下降33%的基礎上又下降了37%,兩年下降了57.4%,流量每兆(MB)價格降至5分錢。在降價的背後,企業靠內部挖潛真正實現讓利於民。2016年,中央電信企業壓降銷售費用418億元,銷售費用佔營收比控制在14%以內。
張春曉表示,國企改革的實踐一直在踐行中央的政策方向,中央的改革措施一直在國企改革中落地生根,“國企的利潤回暖,説明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是對的,國企改革的方向是對的”。
深化改革是國企效益繼續復蘇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進入2017年,國企效益的繼續回升仍然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國企所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是中國實體經濟的骨幹力量,有了國企利潤恢復所顯現的實體經濟振興前景,中國經濟才能走得更穩健。
從年初市場情況分析看,經濟運作穩中向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但是,經濟運作中的一些不穩定因素還比較多。
宏觀方面,世界經濟仍在艱難復蘇,國際貿易低迷,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國內方面,經濟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下行壓力依然存在,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矛盾仍較突出。企業自身方面,解決長期快速發展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尚需下苦功夫,依然存在一些改革難題需要破解,企業供給側改革任務艱巨繁重。
面對這樣的形勢,只有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全面深化企業改革,大力調整佈局結構,持續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加強風險管控,狠抓國企改革“1+N”文件在企業落地,才能在新的平臺上實現國企效益的繼續提高。
沈瑩也強調,2017年國有企業要加快各項改革措施落地,釋放改革動能,為供給結構調整、提高勞動生産率破除障礙,為振興實體經濟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