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大事件  > 正文

人民銀行公佈《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2014-10-17 15:40 來源:人民銀行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速換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階段,既有結構調整的陣痛,也漸顯調整和改革所激發的活力。綜合增長潛力和動能等各方面因素看,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運作。從基礎條件看,中國經濟體量較大,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迴旋餘地很大,市場空間廣闊。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仍有較大差距,産業結構仍不盡合理,調整優化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産業結構將帶來巨大的增長潛力。從政策環境看,宏觀調控方式創新,經驗更加豐富,在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的同時,加快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有利於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要素生産效率,將對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支撐。雖然工業和投資增速相對放緩,但經濟運作釋放出服務業增速不減、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就業形勢較好、收入平穩增長等積極信號。第三産業的多數行業,如批發和零售、交通運輸、資訊技術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投資增速均有加快態勢。一批新技術産業、新商業模式發展勢頭較好,一些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和自主創新的産業和企業呈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活力。民眾的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一些地區新登記企業數增長較快。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服務業發展加快,單位GDP 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也在增強。中國人民銀行2014 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就業感受指數為40.6%,較上季回升1.8 個百分點。居民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49.9%,較上季回升0.2 個百分點。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穩定性有所增強,外需有望繼續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 月份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13 年的3%上升到2014 年的3.6%和2015 年的3.9%。

  但也要看到,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增強,結構調整和改革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一些低效率企業大量佔用資源,受增速換擋和結構調整過程中資金週轉速度放慢、使用效率不高等影響,全社會債務規模繼續較快積累,但債務擴張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下降。在外需和房地産等既有增長動能減弱的情況下,新的強勁增長引擎尚待形成,潛在風險需要高度關注,調整轉型的一些關鍵難點有待進一步取得突破。同時,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突顯,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問題嚴重,也顯示原有發展模式迫切面臨調整轉型。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仍面臨一些風險。美國政策調整的步伐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對全球資本流動和資金成本産生較大影響,歐元區面臨一定通縮風險,日本連續出現貿易逆差,經濟長期增長和債務可持續性存在挑戰,新興市場動蕩也可能對外需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總體看,面對當前複雜形勢,既要把握總量平衡,更要著眼結構優化,通過深化改革解決經濟運作中存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激發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價格形勢基本穩定。價格變化反映了經濟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匹配關係,與內外部經濟形勢變化緊密相關。當前外部環境相對平穩,國內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貨幣環境相對穩定,工業生産能力較為充足,加之基數因素的影響與上年大體持平,都有利於CPI 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2014 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3.9%,比上季下降8.3 個百分點;55.8%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比上季下降5.8 個百分點。當然也要看到,當前農産品、服務業等領域的潛在價格上行壓力依然存在,價格改革也可能會增加上行壓力,居民對房價變化和通脹的預期還不夠穩定。PPI 較長時間維持在負值區間運作,反映出産能過剩問題較為嚴重,同時也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有關。未來PPI 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動能恢復和去産能進展等因素。考慮到內外部需求和供給變化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需動態關注未來價格走勢。

  二、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動作為,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增強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的關係,繼續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疏通傳導機制,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運作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一是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以及金融創新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等工具,完善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調節好流動性總閘門,保持貨幣市場穩定。同時,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和資産負債管理,做好各時點的流動性安排,合理安排資産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準。繼續發揮宏觀審慎政策的逆週期調節作用,根據經濟景氣變化、金融機構穩健狀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對有關參數進行適度調整,引導金融機構更有針對性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著力降低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領域和“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融資成本。積極運用信貸政策支援再貸款等工具,繼續開展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組織、機制、産品和服務模式,支援農業適度規模

  經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大對科技、文化、資訊消費、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不斷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進一步加大對扶貧、就業、助學、少數民族、農民工、大學生村官等“民生”領域的金融支援和服務。保證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援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行情 專區)。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的貸款,促進産能過剩矛盾化解。建立和完善綠色信貸機制,不斷提升對節能環保、迴圈經濟、防治大氣污染領域的金融服務水準,加大對相關領域技術改造等方面的信貸支援。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援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費,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支援棚戶區改造。

  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健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繼續推進同業存單發行和交易,探索發行面向企業及個人的大額存單,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産品市場化定價範圍。繼續培育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和貸款基礎利率(LPR),建設較為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建立健全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控框架,強化價格型調控和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為基於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支援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動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直接交易市場發展,更好地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服務。密切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控。

  四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和防範金融風險方面的作用。鼓勵創新,豐富債券市場産品和層次。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管理。培育多元化的參與主體,強化市場化約束和風險分擔機制建設。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豐富融資工具和交易品種,增強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充分發揮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監管協調。

  五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執行、制衡機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實于日常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之中。紮實推進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探索商業性金融服務“三農”的可持續模式,提升“三農”和縣域金融服務水準。加快推進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施分賬管理、分類核算;科學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健全治理結構,完善財稅扶持政策,構建符合中國特色、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可持續運營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及其政策環境。繼續推動資産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在加強監管前提下,鼓勵各類型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組織、仲介機構有序發展,形成各種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競爭的金融生態。當前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金融發展迅速,與傳統金融互相補充和融合,有利於促進競爭、發展普惠金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但創新過程中也存在監管套利、增大市場流動性風險等問題。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和制度,促進公平競爭,加強行業自律,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六是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督促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內控和風險管理。在支援金融創新的同時,加強對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發展潛在風險的監測與防範。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和償債能力的跟蹤監測,著力防控債務風險,探索以市場化機制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預警和評估體系,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産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産行業貸款信用違約風險的監測,防範部分地區、行業、企業風險及非正規金融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強化交叉性、跨市場金融産品的風險監測和監管協調,促進各類金融市場、各類金融工具的協調發展,建立健全金融綜合統計體系和資訊共用機制。構建危機管理和風險處置框架,推進存款保險制度建設。採取綜合措施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