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13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正式披露:去年上海市生産總值(GDP)達到21602.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
7.7%,這樣的速度,恰恰是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黃金平衡點”,使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既保證就業較充分,又支撐結構調整加快。
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引領下,上海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形勢和自身深化轉型的壓力,保持定力、穩中有為,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實現經濟運作平穩有序,結構調整穩中有進。
最穩速度支撐經濟升級版
過去一年,是上海近年來各季度經濟增長最平穩的一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8%,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再度回升至7.8%,四季度增長7.6%,各季度GDP增幅落差僅0.2個百分點。
從全年看,GDP7.7%的增速,比上一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在外部環境錯綜複雜、自身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的背景下,如此實屬不易。
若論每人平均,按常住人口計算,去年上海每人平均GDP達到9.01萬元,在全國各省市中繼續保持領先水準。
總體經濟運作穩中有進,運作在合理區間,這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理想條件。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既符合上海要素供給和能源資源環境現狀,也符合轉型期經濟體潛在增長率逐步回落的一般規律,更是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
處於經濟轉型的新階段,上海經濟增速放緩具有必然性,低於前些年的中速增長可能會成為常態。這既是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因素的影響,更是抓住機遇調結構、促轉型的主動順勢而為。
去年,在7.7%的經濟穩速支撐下,上海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平穩。全市新增就業崗位60.05萬個。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非農就業11.15萬個。至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較好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4.5%預期目標。
“轉身空間”中有序進退
正因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結構調整才有充足的“轉身空間”。
從産業結構看,去年上海三産增加值增長8.8%,比全市GDP增速高出1.1個百分點。三産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62.2%,進一步提高。
從需求結構看,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分別增長8.6%和7.5%,外貿出口則下降1.2%。內需增速高於外需,消費增速高於投資,經濟增長由內需、尤其是消費拉動的特徵進一步凸顯。
“進退並舉”才能盤活全局。去年以來,上海在多年堅持産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開啟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廣、影響更深遠的新一輪結構調整。
進,要積極有為。上海的“進”,以承擔國家戰略、引領産業革新為使命。去年上海新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94項,促進光刻機、重大新藥等科技成果産業化,全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2997.5億元,比上年增長7%,佔上海市生産總值的比重為13.9%。同時,上海第三産業比重進一步提升,去年上海三産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62.2%。
退,更要主動有序。産業退出,過去的上海從“點”出發,哪家企業節能環保不達標就淘汰哪家。去年以來上海開啟新一輪大規模的“減與壓”。全年聚焦危化、鋼鐵、印染、有色金屬、低端建材等領域,淘汰落後産能660項,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以上。
為功能提升贏得空間和底氣
處在“黃金平衡點”上,城市的綜合功能得以提升,上海完成國家戰略賦予的使命有了更大的空間和底氣。
金融機構加快集聚。去年新增各類金融單位116家,至年末,全市各類金融單位達到1240家。金融市場規模快速提升,去年金融市場(不含外匯市場)交易總額達到588.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9%。金融創新發展步伐也在加快,國債期貨、瀝青期貨、黃金交易基金等一系列金融産品推出,推動上海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貿易投資能級穩步提升。就在去年,《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率先開展。上海關區全年進出口總額達8121.37億美元,佔全國的約五分之一。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新興貿易模式快速發展,全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0560億元,增長35.1%。
隨著啟運港退稅、期貨保稅倉單質押融資等試點推進、浦東國際機場貨郵轉机集拼試點啟動實施,上海航運服務功能凸顯。
上海開放型經濟水準提高,總部經濟加快集聚。去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2家,投資性公司18家,外資研發中心15家。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比上年增長10.5%。
(本報記者 楊群 徐蒙 王志彥)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