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每畝有1700元的土地租金,還可按約定的比例分紅,農民手裏的土地收益憑證未來還能轉讓和繼承。”江蘇無錫惠山區桃園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長周建峰説。
11月初,桃園村成立江蘇省首單土地流轉信託,當地233戶村民憑土地收益憑證獲得土地的長期收益。這是江蘇基層拓寬農民“土地財産權”的最新探索之一。
近年來,通過設立農村土地規模流轉補助資金、成立農村産權交易所、明確農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地位、開展“一權一房”抵(質)押試點等多種形式,江蘇基層不斷探索農村土地、社區股份産權制度等改革,著力拓寬農民“土地財産權”。
為探索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創新,提高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江蘇省2008年就建立了農村土地規模流轉補助資金,300畝以上規模流轉,流出戶可獲得100元/畝的補助。幾年來,僅省級財政就投入補助資金4.1億元。目前,不僅全省所有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蘇北的東海縣還在原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縣級農村産權交易所,交易種類達10多項。
江蘇省農委農經站站長楊天水介紹,該省還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的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並通過《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明確了農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地位。目前,全省已有比較規範的農地股份合作社4300家,入股土地面積280.7萬畝。
為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解決農民宅基地分佈零散難題,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探索將農村宅基地和住宅置換成城鎮住房。江蘇個別地區還積極創新農村信用貸款擔保機制,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住房抵(質)押擔保貸款。新沂市開展“一權一房”抵(質)押試點以來,已累計投放資金2.1億元,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放款9000多萬元。
“改革的出發點之一,就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讓農民分享改革成果。”楊天水錶示,不論是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還是要求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推進改革的種種表述,既基於已有的實踐,也為發展指明瞭方向。
江蘇省不少基層幹部還坦言,目前,農村産權制度仍不完善,農村資産絕大部分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農民和集體的産權主體,城鄉居民在財産産權規定上的制度性差別還未根本扭轉,相關改革仍需進一步豐富內容、細化落實。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