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營改增在上海開始試點,到今年8月1日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雙擴圍”,再到今天,營改增試點步步為營,紮實推進,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期,營改增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
從營改增改革進程來看,試點雙擴圍至全國、納入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行業只是邁出了營改增關鍵性的頭幾步。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在營改增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運輸企業稅負上升、一些現代服務業由於前期政策不夠細化沒有有效納入抵扣範圍等。事實上,我國共有9個行業徵收營業稅,包括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服務業等。這意味著,接下來的試點將面臨更多難題,譬如如何保障房地産市場的穩定,通過有效平衡關聯産業之間的稅收負擔,進而避免價格上漲;如何應對建築業和不動産業不規範之處對改革效應釋放的抑制。
從當前稅制改革的主線來看,營改增被看做是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一次大“手術”。決策層希望通過倒逼機制,擯棄分稅制的種種弊端,帶動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達到轉變政府職能和經濟發展方式的長遠施政目標。但是,隨著營改增減收幅度的增大,稅源從營業稅向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的轉移,未來勢必要通過房産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等改革來保障整體稅收的穩定,實現“有增有減”。如何通盤權衡是對制度安排的考量。
從經濟結構轉型的戰略高度看,實施“營改增”不僅要減輕企業稅負,合理優化稅制,更重要的是通過稅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由於營改增結構調整效應並不會把利益均衡分佈在各類經濟行為主體上,也難免會出現發達地區與相對落後地區發展速度不一致、外資企業在部分産業內的比重抬升導致內資企業發展受阻等問題。這對財政運作和經濟運作都會産生多重影響,需要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來進行調節。
營改增不僅關乎財稅體制改革,更關乎經濟發展全局。能否有效發揮其正能量,取決於每一次的攻堅效果,離不開試點“分步”推進的穩紮穩打。改革進入“深水區”,艱辛是必然的。面對困難,我們不僅需要施政的智慧和擔當,更需要堅定的信念。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