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警惕理財產品風險加大

2015-04-02 14:23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出臺,並將從5月1日起實施。存款保險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能對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但要注意,按存款保險條例,銀行銷售各類理財產品,銀行代銷保險、基金、信托等產品,以及投資者在銀行證券托管賬戶中的錢,都不在存款保險基金理賠范圍,理財產品風險將加大。

  理財產品不在存款保險條例償付范圍,打破了過去銀行“剛性兌付”慣性,銀行若破產,賣出的理財產品也就跟著無效了,其影響非同凡響。因為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額龐大,涉及民眾較多。據有關資料,2014年底,商業銀行針對個人發行的理財產品余額達1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82萬億元,同比增長47.16%。理財產品資金總額約佔全部居民儲蓄存款20%。可見,理財產品不受存款保險基金償付,直接影響億萬民眾投資安全和切身利益,不可掉以輕心。

  顯然,築牢理財產品風險“防火牆”是一項亟須納入金融議事日程的大事。防范理財產品風險需要銀行、民眾、政府監管部門共同努力。首先,銀行應對已發行的理財產品進行全面摸底,將風險狀況及時公布,打消民眾的過分擔憂。同時,今後凡新發行或代售理財產品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要向購買理財產品民眾如實說明風險狀況。

  其次,居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謹慎,把準所購產品風險,防止盲目跟風或不顧風險行為。而且當所購理財產品發生風險時,應該拿起法律武器,以法維權,避免過去圍堵銀行或政府的亂象再現。

  再次,政府監管部門應更加認真履行好監管職責。因為理財產品不在保險受償范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發行代售代銷的各類理財產品或基金、信托產品,要加大審核力度,防止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混入其中。同時,防止商業銀行逃避存款保險費,借道理財產品,擴大發行理財規模的弄虛作假或違規行為。(莫開偉)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