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網間結算費調降 聯通、電信扳回一城

2013-12-26 10:32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週二,國內三大運營商日前先後發佈公告,稱收到了工信部通知,從2014年1月1日起,基礎電信運營商公網網間結算標准將進行調整。經過調整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向中國移動支付的網間結算費將降低約三分之一。據了解,此次調降的網間結算費用包括了語音、短信、彩信等多項內容。調整後,聯通、電信的相關成本將會出現明顯的下降,這一舉措未來或許會導致聯通、電信的資費套餐出現進一步的下調。

  聯通、電信網間結算費大降

  工信部的通知顯示,自2014年1月1日起,在行動通訊領域,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用戶呼叫中國移動的用戶(不含TD-SCDMA專用的188、157號段),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向中國移動支付的網間結算費由0.06元/分鐘減至0.04元/分鐘,其他現行語音網間結算標準維持不變。此外,工信部還宣佈調整了短信、彩信的網間結算標準,短信網間結算標準由每條0.03元減至0.01元,彩信網間結算標準由每條0.1元減至0.05元。

  “就調整幅度而言,此次工信部向聯通、電信的傾斜力度還是比較大的,語音網間結算費直接少了三分之一,短信網間結算費少了三分之二,這對於扶持聯通、電信發展,以制衡中國移動還是會有積極效果的。”Reational AB分析師張星告訴記者,所謂網間結算費,就是不同通信網路之間的債權債務結算。之所以會産生這樣的費用,是因為聯通、電信的用戶向移動網路的用戶發起語音呼叫或者短信發送的時候,利用了移動的網路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只涉及到了聯通、電信向移動方面需要支付的網間結算費,並沒有提到移動向聯通、電信支付的網間結算費,所以應該算是對聯通、電信的利好。”

  根據工信部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國移動用戶總數約7.5億,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數分別約為2.7億、1.8億。若按新規實施,這一政策利好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因為要支付給中國移動的網間結算費將大大減少。對此,中國電信在其23日的公告中也予以了證實:“按照2012年的移動網間話務量、彩信及短信的使用量測算,2012年,中國電信的網間結算收入將減少5.6億元,但中國電信對外支出的網間結算費減少了31.4億元,整體收益大幅增長。”

  移動利潤因此將減收不少

  聯通、電信網間結算費支出的減少,無疑則意味著中國移動在網間結算收入方面減少。根據中國移動的公告表示,按照母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移動網間實際話務量、短信及彩信使用量測算,假設上述調整於今年1月已生效,推算只會令公司今年上半年結算收入減少約43.1億元,結算支出減少約8.4億元。

  “這應該算是工信部給聯通、電信的一種變相補償吧。”張星表示,就算規模、利潤而言,中國移動遠超中國聯通、電信,此番4G發牌,工信部又只發放了中國移動力推的TD-LTE牌照,對於聯通、電信期盼已久的FDD LTE牌照採取了懸而未決的做法,這不僅使得聯通、電信在4G業務開展方面處於相對被動的狀態,同時也導致這兩家運營商不得不因為要採用融合組網而産生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如果直接給聯通、電信發放FDD LTE牌照的話,這兩家運營商的組網就會簡單很多,但現在同時還要對TD-LTE進行建網、測試和維護,難免會有額外人力、財力投入,所以適時調整網間結算費用並直接傾向聯通、電信還是能夠起到比較好的安撫效果的。”張星稱。

  根據三大運營商2012年報顯示,中國移動營運收入5604億元,凈利潤1293億元;中國聯通營業收入約為2489億元,凈利潤71.0億元,中國電信經營收入約為2831億元,凈利潤149億元。聯通、電信的利潤總和相加還不夠移動的零頭,但4G建網投資方面動輒就是數百億的需求,因此對於聯通、電信而言,2014年的利潤壓力實際上是大幅增加的。這種情況下,通過一些特殊手段為他們兩家“減負”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過這件事也可能導致一些直接對用戶利好的結果,在網間結算費下調的情況下,聯通、電信的資費套餐定價也將出現一定的空間,尤其是在目前虛擬運營商已經開始全面招募的情況下,如果聯通、電信能夠將批發給虛擬運營商的價格調降一些,那麼未來基礎電信服務的資費體系還將更加豐富。”張星表示。

  南方日報記者 程鵬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