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4G盛宴“看上去很美”:大批4G機要等明年下半年

2013-12-20 14:2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土廠商推千元機先“佔位” 洋品牌高價機欲“撈金” 晶片商收10%專利費設門檻

  “目前成熟的4G手機晶片只有兩家,只有更多成熟晶片廠商進來之後,4G手機的價格才會更親民。”在運營商的大力推廣之後,手機廠商開始發力,但記者發現,由於各種原因,目前4G手機少之又少,而洋品牌更是價格“高大上”,高達四五千元人民幣,但本土品牌則非常務實,直接推出千元4G手機大搶“地盤”。業內認為,廠商觀望、成熟晶片方案少以及較高的專利費是4G終端少的主要原因,大批量的高性價比4G手機或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文/ 記者段郴群

  在運營商的大力推廣之後,手機廠商開始發力,然而,4G好像只是“看上去很美”。記者發現,由於各種原因,目前4G手機少之又少,而洋品牌更是價格“高大上”,高達四五千元人民幣,但本土品牌則非常務實,直接推出千元4G手機大搶“地盤”。

  廠商拼命推 終端仍很少

  昨日,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廠商三星正式推出3款TD-LTE智慧手機,包括GALAXY Note3、GALAXY S4 的4G版,以及GALAXY Core,而中國本土廠商酷派推出了旗艦産品酷派大觀4移動版以及酷派8730L及酷派8720L,華為則推出了兩款4G智慧手機D2-6070、G716。

  但本報記者發現三星及酷派都是在原來的旗艦機型基礎上推出了4G版。同時,産品真正上市尚待時日,目前可供消費者選擇的4G手機少之又少,只有十幾款,而且還有眾多品牌尚未宣佈推出4G手機。

  在已經推出的4G手機中,洋品牌價格幾乎都是“高高在上”。新力移動日前推出的4G版手機Z OEN,價格高達4599元。

  有分析認為,4G剛拉開序幕,由於銷量沒上去導致晶片成本和手機硬體採購成本高。但此説法立即遭遇了中國本土廠商的“反擊”,酷派昨日宣佈聯合中國移動首發推出的兩款4G手機都是千元機,成為第一家推出千元4G手機的廠家。業內表示,4G手機與3G相比不應高得離譜,個中原因還是各品牌的戰略不同,洋品牌希望以單個高端産品獲得更高的利潤,而中國本土品牌則希望以高性價比搶佔更多份額。

  明年下半年才有更多選擇

  “如果有4、5家晶片廠商加入了4G商用,那麼競爭就會很激烈,對手機廠商來説選擇也大了,費用肯定下來,會讓更多的手機廠商進入4G市場。”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這樣表示。

  有機構預測顯示,到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4G LTE市場,用戶數將達7億以上。酷派公司常務副總裁李斌對本報記者表示,到2014年下半年,酷派700元以上的手機將全部為4G手機。業內預計,隨著更多廠商的“進場”,大量高性價比的4G手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出現。

  機型匱乏原因

  1

  此前廠家多觀望

  記者從多個廠商獲悉,由於4G前期投入研發費用較大,加上何時大規模商用,在未發牌前都不確定,因此不少廠商對4G持觀望態度。同時,3G時代本土廠商是在運營商大力推廣後才敢下決心,運營商“給力的”補貼是一些廠商行動的“定心丸”。不過,“先知先覺”的企業如華為、酷派等本土廠商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佈局。易觀資訊分析師路理彬認為,在LTE領域,目前國産品牌具備了全球競爭力。

  2

  晶片成熟方案少

  目前在LTE領域,只有高通和Marvell兩家擁有成熟的晶片,可選擇餘地少。同時,由於手機廠商首發使用晶片具有較大的市場風險,這也導致了手機廠商不敢輕易下手。一位手機廠商負責人笑稱,部分實力不強的手機企業只有等其他廠商當完“小白鼠”之後才敢進場,寧可失去部分市場。

  3

  專利費佔手機出廠價10%

  晶片廠商的專利授權費或是4G手機價格高、款式少的另一主因。手機廠商要獲得晶片,需要給晶片商交購買晶片的錢和專利授權費,後者佔到手機出廠價的8%~10%。“目前就只有兩家可選擇,不用也得用。”一位廠商人士表示。據悉,由於涉嫌壟斷,高通近期遭遇了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有媒體披露,高通上財年的49%的營收來自中國,達123億美元。

  另外,其他4G專利也要收費,那些原來做手機現在只靠專利過活的知名手機廠商收專利費幾乎無法還價。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