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素食只是宗教人士的“最愛”,而今逐漸演變為尋常百姓的一種時尚健康的飲食方式。眼下,寶島興起了一股素食風潮,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加入到素食行列。
每10人裏有1人素食
來自臺北的白領遊小姐是位素食愛好者。一碟花生,兩塊豆腐,三盤蔬菜,外帶一個水果拼盤……每天午餐時,除了一碗白米飯或麵食外,這樣的搭配讓她百吃不厭。“營養夠了,還把我的皮膚養得粉嫩粉嫩的。”遊小姐説。
在臺灣,像遊小姐這樣的素食愛好者正在逐年增長。據臺灣食品消費調查顯示,臺灣常年吃素的人口數量約佔臺灣總人口的10%。其中19歲至44歲的臺灣人群中,每10個人裏就有1人長年吃素。
素食文化緣何如此盛行?
臺灣素食推廣協會有關負責人巫順興説,臺灣人吃素除了執著的理念之外,更是一種環保、健康的理念。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畜牧業的長遠陰影》的報告中指出,畜牧養殖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比交通運輸業13%的比例還高。研究顯示,伴隨著1公斤肉的生産,就會相應排放36.4公斤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甲烷。
“如果素食者增多,就會大大減少肉食的攝取,長此以往,可以達到節能減碳、改善環境的目標。”巫順興説。
立法倡導,一週素食一日
其實,素食不單單是普通民眾自願自覺的行動,也與臺灣當局有關部門的宣導有關。2009年,臺灣衛生主管部門向民眾倡導“天天五蔬果”,即每天吃到3份蔬菜、2份水果,共5份。而臺“立法院”更是通過“每週選一天為無肉日”的提案,推行“居民一週素食一日”。
“臺灣人熱愛肉食,一下子要求大家完全不吃肉難度很高,因此一週選一天為無肉日的呼籲是個折中的做法,只要減少吃肉的機會,就會對環保有貢獻。”遊小姐對記者説。
在“全球週一無肉日聯絡平臺”的提倡下,目前已有臺當局“環保署”、“教育部”等4個部門徹底執行每週一天無肉日。在無肉日當天,該單位所有公務餐點一律只有素食。全臺灣67%的公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也實施每週一日無肉,有些學校甚至實施每週有兩天無肉。臺灣的各縣市主管部門也紛紛響應,不少企業陸續加入此行列。
記者在臺灣歐萊德企業採訪時發現,這家環保型企業每天午餐都免費給員工提供有機蔬果。而臺灣鐵路部門也開始在各級列車上供應素食快餐。
當然,臺灣四季瓜果蔬菜品類豐富,供給不斷,也給了素食者更多的選擇。而強調健康與有機的素食觀念,也讓各種時令的有機蔬菜成為素食者的新寵。
4000多家素食餐館遍佈島內
伴隨著素食者越來越多,各種有機素食用品專營店在寶島遍地開花,素食産品在大賣場裏更是排滿了貨架,五穀雜糧品種多達幾十種。有需求就有商機。目前臺灣約有4000多家的素食餐館,臺灣素食産業的規模接近500億元新台幣。
為了迎合素食者的需求,臺灣的幾大專業素食生産企業很注重研發,把素食産品做得既好吃又有營養。“平時我們吃的瓜果蔬菜就那麼幾樣,只有在口味和品種方面多研發,才能滿足需要,賺到錢。”臺灣知名的素食生産企業“天恩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專門推出了健康養生的有機素食和中藥素食産品。
“其實,素食與葷食的區別只是使用的食材不同而已,但同樣美味。”臺灣松珍公司總經理邱秋月説,公司研發推出了一系列倣肉類的素食産品,如一品翅、鱈魚排、五穀漢堡等,全部是用蔬菜瓜果做出來的,廣受青睞。
此外,臺灣萊爾富便利商店推出“素速食麵”;臺灣全家便利商店則有“素味時代”系列新鮮食品,主打産品為素肉羹面、素雞飯糰與素香松三明治等。
各式各樣素食餐館的興起,正帶動著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愛素食、吃素食、推廣素食。因為在素食者們看來,素食不僅僅是養生健康的理念,更是為環境保護,為動物權益保護盡一份力。 (海峽導報記者 李向娟)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