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11月27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説,“若以實坪計算,臺北房價高過日本”。而臺灣《今週刊》社長梁永煌昨日告訴導報記者,30年前他第一份工作在台塑集團,當時以他的工資在臺北木柵買一坪房子,大約花2個半月工資,而今同樣一個大學畢業生到他原單位上班,要買木柵一坪的房子,得花15個月的工資。這樣算來,對一個工薪階層而言,買房負擔是30年前的6倍。
11月27日上午,《今週刊》發佈了臺灣青年購屋調查,並援引全球房地産指南的報告稱,臺北市房貸負擔率達到64%,在全球名列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
6%年輕人靠自己買房
房貸負擔率,指的是中等收入者購買中等價位房子,每月房貸佔掉月收入的比例。臺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指出,房貸支出通常不得超過月收入的三成,臺北竟然達到64%,高出了一倍以上,買房壓力當然很大!
淡江大學副教授莊孟翰稱,2012年臺灣民眾借款11.7萬億元(新台幣,下同),其中買房用途佔了七成以上。如今,房貸支出金額超過了臺灣民眾家庭收入的三成。《今週刊》副總主筆方德琳説,買房、結婚、生小孩,原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現在臺灣年輕人只能有所取捨了。根據《今週刊》調查,全臺灣20-39歲人群中,只有6.4%的人靠自己買房,高房價影響到他們的結婚、生子意願,臺北市有近66%的年輕人因此考慮不生或少生小孩。
莊孟翰説,人們常説“五子登科”,即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孩子,如今臺灣的大學生月薪領22K(2.2萬元),年輕人失業率更是長期高達12%以上,銀子沒了就沒錢買房子,沒房子就不敢要妻子、孩子,基本上什麼“子”都沒了。
半世紀買精華區一套房
目前臺灣房價究竟是什麼行情?莊孟翰告訴導報記者,臺北預售屋(相當於大陸的一手房)每坪均價,從2002年的36.7萬元漲至2013年第三季的86.3萬元,新北市同期也從16.7萬元漲到了近40萬元,“雙北”成為全臺灣房價上漲的火車頭。其他幾個主要城市桃園、臺中、高雄、臺南等,預售屋均價基本為二十幾萬元。
莊孟翰表示,臺北市普通雙職工要想買臺北精華區的一套33坪房子,即使他們不吃不喝,也要熬上半個世紀,去年臺北大安區調查數據為53年,信義區也大致相當。
就中古屋(屋齡3年以上的房子)而言,據全球房地産指南的調查報告,臺北每坪均價將近70萬元,居全球第18位,在亞洲落後於香港、新加坡、東京,價格似乎不算非常離譜。
但莊孟翰説,臺北房價的絕對值不算太高,不過臺北房價租金比高達64倍,居全球第一,與之相對應的是房屋毛租金收益率僅1.57%,在全球94個主要城市當中墊底。
熱錢推房價,低薪阻房租
房價租金比,指的是(120平方米×單價)÷年租金;毛租金收益率,指的是年租金÷(120平方米×單價)。實際上,這兩個概念指向同一意思。
莊孟翰解讀,臺北房價漲得飛快,外部因素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採取三次量化寬鬆措施,致使國際熱錢氾濫,同時兩岸關係快速改善,帶來外來需求的預期心理;內部因素是臺灣進入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低利率時期,2003年房貸年利率降至2.5%,2009年降至2%以下,同時臺灣近年大幅調降土地增值稅和遺産贈與稅,大大增加了資金供給,降低了交易成本。
然而在租金成長方面,臺灣工薪階層實質收入停留在上世紀末的水準,因為民眾收入增長緩慢,所以房租增幅也很緩慢。如此一來,房價與租金的差距越來越大,乃至租金報酬率跌至全球最低的1.57%,而通常低於3%表示已進入投資風險區。
2015年臺灣房市泡沫化?
據臺“央行”統計,至今年9月,臺灣房地産授信貸款餘額7.3萬億元,佔銀行信貸總額的52%,早已超越用來衡量房地産泡沫與否的40%警戒線。“央行”為此向島內銀行業發出警訊,一旦市場景氣反轉,勢必嚴重衝擊房市,對房地産放款比例過高不可掉以輕心。
臺灣經濟研究院指出,2015年臺灣房市可能泡沫化。如何抑制不斷上漲的房價,提早擠破房價泡沫?根據27日《今週刊》公佈的調查數據,六成受訪者贊成徵收奢侈稅(取得房産兩年內交易者須課稅),56%支援要實價課稅(目前按公告價課稅),八成贊成對海外人士要課徵資本利得稅,47%民眾認為不應該開放大陸人士赴臺買房。
臺“立法委員”黃偉哲稱,臺當局應該改革房地産稅費制度,增加持有成本,開徵房屋空置稅、資本利得稅等,真正落實“居住正義”,讓大多數年輕人買得起自住房子。(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蘭文)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