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於上周公佈今年第3季的經濟成長概估,僅有1.58%,乃是近4季的最低,而且與八月時修正的預測值2.47%相差甚遠。昨日公佈的10月出口繼9月之後續呈負成長,下半年臺灣經濟會好轉的預期已然落空,臺灣全年經濟成長能否保2都難確定。
臺灣《工商時報》8日發表社論説,島內才在九月發生馬王政爭,十月又有假油的食品安全問題爆發,其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引起許多“立委”的關切。最早是“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被詢及,今年沒有達成4%成長和4%失業率的黃金交叉,要求管主委要道歉。管主委衝口説“我希望經濟好,難道是錯的嗎?這就像一個學生在開學時希望考第一名,最後沒考上,難道要把他的腿打斷嗎?”這種不恰當的説辭,立即引發社會群情譁然。
接著是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被問到今年經濟成長能否保2,彭總裁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引述18家研究機構的預測值大多在2.2%上下,各方因此解讀臺灣“央行”是暗示保2有望。而後是臺當局“財政部長”張盛和也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説,受出口衰退衝擊,經濟成長不是説“保2”這兩個字就可以保證的;昨日公佈的出口數字,更顯示當前經濟景氣難以樂觀期待。
社論對此評論説,“立委”關切島內經濟成長,理當質詢財經主管部門負責人,而主管部門負責人也應就其了解詳實答覆,讓廣大的民眾對未來的經濟成長腳步,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做為投資或經營企業的參考,這也是民眾殷殷期盼于行政和“立法”部門者。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三位首長的回應和答覆雖有不同,應付的心態則一,致使民眾在這場口水戰中,心中的疑惑幾乎都沒有得到答案。“立委”們要求主管部門負責人的是,謙卑的態度最重要,而各個政務官似乎也學乖了,只要順著“立委”的話回答,反正委員們也不太追問更深層的問題,大家唱唱戲就完成了各自的角色扮演,至於經濟情勢到底會如何演變,也就不必太在意。
社論指出,今年以來歐美大國的經濟成長步履蹣跚,臺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受國際經濟情勢影響甚大,民眾其實是有所理解,因此對於今年經濟成長是否保2,大家心裏有數,關切的反而是臺當局到底有什麼政策,尤其是和其他地區比較時,更加有迫切感。以亞洲四小龍而言,許多經濟數據均顯示,臺灣敬陪末座,真是令人泄氣。例如最近公佈的“2014經商環境排名”,臺灣維持第16,韓國則由第8升至第7,馬來西亞更由第12挺進第6。依“經建會”所提報告,韓國為改善經商環境,特別參照海洋法係的精神進行司法改革,使其在執行合約這一項目排名迅速進步至第2名;而馬來西亞更是以特攻隊方式專攻改善投資環境,使得排名快速升高。由此可見,只要臺當局有心積極作為,不怕看不到成果。
持平而論,今年以來臺當局“行政院”各部門似乎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經建會”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經濟部門全力執行出口拓銷措施,以及完成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並寄望服務貿易協議的生效能帶動經濟的增長。只是事與願違,服貿協議遭到“立法院”卡關,何時可以獲得通過,完全沒有把握。尤其服貿協議至今已演變成政治問題,若拖到明年,與“七合一”選舉混在一起,將更難解。當前國際大環境不佳,民眾都可以了解,但島內的政治紛擾,連累經濟政策難以推動,才是大家對未來臺灣發展前景最大的憂慮。
社論指出,如今只有臺當局行政部門拿出更積極的態度,大力宣揚服貿協議所可以帶來的長期利益,並誠心説明儘管會有一些衝擊,但當局將會有配套措施來協助受影響行業,而且抱定勢在必行的決心,使民眾相信服貿協議的成果是值得期待的,那麼即使一時不能保2,多數人應仍可以忍受。
然而現今情況並非如此。對服貿協議期待甚深的民眾覺得當局沒有積極推動,生效時間遙遙無期,根本不敢做投資決定,而反對服貿協議者眼見臺當局拿不出堅強理由,反而變本加厲提高抗議聲浪。兩岸議題本來就具有極高的政治敏感度,的確讓政治人物投鼠忌器,導致服貿協議成為祭品。但就如同投資一樣,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臺當局不能只一味依賴服貿協議來增長經濟,如果是投資環境不夠吸引外資,主管部門就要從各方面一起動員起來,前述韓國可以進行司法改革來改善合約精神,就是例子。
社論最後説,臺當局領導階層如有決心、有策略,將促進臺灣經濟成長列為首要施政目標,人民一定能感受得到,並樂於主動配合。只要民眾普遍相信美好的未來可以期待,就算經濟成長暫時遲緩,無法保1、保2,大家也會共體時艱。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