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1月27日訊 記者林火燦報道: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近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根據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煤炭需求仍將低速增長,並保持較大的規模。不過,國內産能釋放和進口煤保持高位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還將十分突出。
自2012年5月以來,市場供需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2015年,全國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的問題突出,庫存居高不下、價格大幅下滑,行業效益持續下降,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形勢嚴峻。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産量36.85億噸,同比減少1.34億噸,下降3.5%。從進出口情況看,2015年全年共進口煤炭2.04億噸,同比下降29.9%;出口533萬噸,同比下降7.1%;凈進口1.99億噸,同比減少8700萬噸,下降30.4%。
儘管煤炭供給有所減少,但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變化、生態環境約束等因素影響,2015年煤炭消費需求增速預計下降4%左右。到2015年末,全社會存煤已持續48個月超過3億噸,煤炭企業存煤1.01億噸,比年初增加1443萬噸,增長16.7%。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規模以上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主營業務收入24994.9億元,比上年下降14.8%,利潤總額440.8億元,比上年下降65%。全行業盈利水準的持續下滑,也影響了投資的積極性。2015年,煤炭採選業固定資産投資4008億元,同比下降14.4%,其中民間投資2281億元,下降12.2%。
姜智敏分析説,當前煤炭産業運作陷入困局,除了受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影響以外,也與結構不合理有關。長期以來,産業結構、技術結構、産品結構不合理依然突出,生産集中度低、每人平均效率低、産品結構單一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煤炭安全開發、潔凈生産、深度加工仍面臨諸多問題。
此外,行業管理弱化,企業管理粗放,稅費負擔重,社會職能分離難,退出機制不完善,制約煤炭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依然存在。
“十三五”時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趨勢,能源革命提出新要求,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隨著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能源需求仍將保持增長,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預測“十三五”煤炭需求將低速增長並保持較大的規模。
姜智敏表示,煤炭行業仍應圍繞“控制總量,優化佈局;控制增量,優化存量;淘汰落後,消化過剩;調整結構,促進轉型;提高品質、提高效益”的總體思路,創新發展理念,推動行業發展由數量、速度、粗放型向品質、效益、集約型增長轉變,由煤炭生産向生産服務型轉變,提升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