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取消過時的房地産限制性措施

2015-12-23 07:08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今年任務

  “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使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準上。同時,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明年工作

  焦點 1政策支柱

  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

  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第一,宏觀政策要穩,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第二,産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水準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激活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

  第三,微觀政策要

  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要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鬆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援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産權和合法利益,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要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品質,擴大消費需求。

  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實機制,把握好改革試點,加強統籌協調,調動地方積極性,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斷見到實效,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解讀

  我國赤字率還存在提升空間

  會議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表示,按照近年來我國赤字率歷史情況看,確實還存在一定提升空間。

  施正文介紹,國際上通常用赤字與GDP之比的指標,來評價一國財政風險。赤字率不超3%就處於相對安全區間。這一指標最初是歐盟建立時提出的,主要考慮的是歐洲國家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同時發達程度較高的特點。但該指標與我國經濟體制和經結構差別較大。因此只有參照價值,不具有指導意義。

  據了解,從2011年至今年的5年間,我國安排財政赤字分別為9000億、8000億、1.2萬億、1.35萬億、1.62萬億,赤字率分別佔當年GDP的2%、1.5%、2%、2.1%、2.3%左右。

  施正文解釋,我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重心已基本確定側重於供給鏈的調整,從財政上來説就是減稅降費。同時我國是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體制,稅收主要是按經濟流量來徵收。其特點是:在經濟情況好的前提下,稅收收入增幅會更快。這也就是前幾年我國GDP增幅10%的時候,稅收增幅卻能達20%以上。反之,一旦經濟下行,稅收降幅也會比GDP降幅更大。

  在財稅收入增幅相對降低的同時,我國還確定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就意味著要擴大需求和擴大投資。簡言之,這意味著一方面財政收入相對減少,但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卻要增加。因此,提高財政赤字率也就成為必然的了。否則,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減稅降費的要求就無法落地。

  綜合我國近年來的赤字率水準,施正文分析,明年我國赤字率一舉超過3%的可能性較小,在2.5%至2.6%之間徘徊的可能性則相對更大。

  焦點2房地産業

  鼓勵個人和機構買存量房出租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化解房地産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産業兼併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解讀

  商品房降價給公眾明確的市場預期

  施正文認為,房地産庫存是一種極大的資産閒置和浪費。不清理庫存,新的需求很難調動起來。過高的房價,同樣不利於科學調配房地産資源。雖然北上廣等一些大城市房子並不愁賣,但一些二三線城市,未來市場預期不明朗,阻礙了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央明確提出“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等於給公眾一個明確的預期和市場走向,利於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不過,施正文也表示,降房價,不能只靠指令性的誘導,還會輔以財稅優惠等政策。

  施正文透露,明年我國營改增將進入實施後期,屆時建築業將有望被納入,這使房地産銷售能享受到營改增優惠。通過一系列財稅手段,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實現適當降低商品房價格的目標。

  此前曾有觀點認為,一旦房地産稅推出,可能繼續推高房價。施正文

  表示,房地産稅對房價的影響不會太大。首先這一稅種要立法通過,可能還要兩三年時間。即使通過,作為一種地方稅,預計中央也會給與地方自主權,即是否徵稅的決定權,稅率也會有一定自由裁量權。換言之,立法不等於全面徵稅,即使開徵,預計也會像延遲退休一樣,不會一次到位,而會以低稅率在部分地區開徵。因此,房地産稅正常推進,與會議精神並不相悖。

  焦點3化解産能

  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

  會議還要求,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援、不良資産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産能過剩。

  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仲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

  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解讀

  供給側改革應著眼提高品質和效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經濟增速放緩,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實際上是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一方面已有供給因為供大於求出現了過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應的供給難以被滿足。

  專家認為,有效出清過剩産能是推進結構調整的核心。近期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不斷下滑、工業價格持續回落,産能過剩是症

  結所在。一些行業的“僵屍企業”要得到有效妥善處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化解過剩産能要在化解存量和控制增量兩方面同時發力。一方面要加快工業化、資訊化深度融合,挖掘傳統産業升級潛力,並通過國際産能合作、兼併重組等方式,促進市場出清;另一方面,嚴格控制增量,防止出現新的産能過剩。目前我

  國的供給存在著重復和過剩的情況,下一步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應著眼于提高供給的品質和效益,這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要意義。

  王軍説,針對一些落後存量,不能簡單關門破産,創新就可以通過新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達到用增量來化解存量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社會政策發揮兜底作用,減少給就業和社會穩定帶來衝擊。”他説。

  本版稿件綜合京華時報記者趙鵬新華社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